新加坡必須爲後代建構一個可持續的財政基礎,透徹地檢討財政收支。
議員胡美霞(西海岸集選區)昨天參加新財政年政府財政政策的首天辯論時,做出上述呼籲。她指出,政府的開支增長連續五年超越營運收入增長,我國的財政預算一年比一年緊縮,新財年已經是連續第三年反映基本赤字(basic deficit)。
她說:“把141億元的顯著國家儲備淨投資回報貢獻(Net Investment Returns Contributions,簡稱NIRC)計算在內後,預計整體盈余有19億元。去年淡馬錫控股的預期收益也納入NIRC,但這些額外收益似乎很快就耗盡,這讓人擔憂。”
胡美霞引述財政部長王瑞傑的話說,用于醫療保健和基礎設施等長遠的開支將增加,意味著必須“開源”,這再次讓民衆擔心政府將征收更高或新的稅務,包括調高消費稅。她因此督促確保財政基礎(fiscal footing)可持續,並且透徹檢討財政收支。
議員孫雪玲(白沙—榜鵝集選區)也擔心對NIRC的依賴,會讓我國在國際市場前景變化時,難以支撐預算。“因此,我們是否應當把支出和收入相挂鈎,或者把支出和績效相挂鈎?無論是技能創前程、産業轉型藍圖,還是政府基建項目(例如用水方面的設施),可否根據投入後預計産生的量化效果,來確定應該做多少投入?”
孫雪玲認爲,隨著越來越多人參與共享經濟和加入自由業,“如果一個企業系統性地組織工人工作,但又不支付公積金和稅務,那麽社會保障公式就會缺了一條腿”。她因此建議,把新經濟模式納入公積金和稅制。
官委議員蔡其生則再次提到“開源節流”和“量入爲出”的重要性。他說:“政府的收入來源有兩個,一個是稅收和收費,一個是政府投資回報。接下來,經濟前景並不樂觀,如果企業無法提高競爭力,利潤不增加,政府稅收也不會增加。同樣,政府的投資和經濟情況密切相關,行情不好,誰都沒有點石成金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