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7財政預算案
實況報道
良好的政府治理
■ 委任部長推動公共服務領域創新,下來四年一萬名公務員將獲培訓,以加強他們的數據分析與數碼能力
■ 電子轉賬服務更簡單易用,國人下來只憑對方手機號碼,就可輕易轉賬
■ 公共交通邁向智能化,政府科技局與私人召車服務業者合作,爲公衆提供特定路線的快捷巴士選擇
■ 公共服務帶頭試行新計劃,打造親家庭工作場所,所有公務員在嬰兒出生第一年內,可申請多四個星期無薪育兒假
■ 檢討年長公務員福利,目前在較舊醫療保險計劃下受保的年長公務員,或領取養老金的退休公務員,今年7月起若入住社區醫院,可享最多28天住院費保障
安全及有保障的新加坡
■ 提升國人緊急應變能力與全面防衛意識,下來幾年超過2萬4000名居民將接受急救培訓
■ 制定新法案,規定大樓業主制定安全措施,如對進出大樓者實行安檢
■ 修訂公共秩序法令,任何活動主辦方在舉行人潮多的活動時,必須采取一定防範措施
■ 全國保家安民計劃(SGSecure)系列宣導活動擴大到在工作場所舉行
■ 打造下一代武裝部隊,斥資9億元建造新城市作戰軍訓區,爲各兵種增添更逼真且完善的軍訓環境
■ 全面提升網絡防衛,武裝部隊增設專門負責網絡安全工作的兵種,國防部也投入資源打造網絡防衛系統
■ 重申我國將秉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政策原則不變
振興經濟實現機遇處處
■ 中學生選科更靈活,普通源流學生若成績符合標准,從中一起可根據個人強項修讀程度較高的科目
■ 有特殊才藝的學生升學途徑進一步擴大,明年起非直通車課程,通過直接收生計劃錄取學生的比率,一律增至20%
■ 理工學院提前收生計劃的收生比率擴大;工藝教育學院也推出相同收生計劃
■ 技術行業的工藝教育學院畢業生將能通過新途徑,邊工作邊學習,獲取由工藝教育局的技術專業文憑
■ 長期失業者將獲重點援助;人力部也找來外國中介幫忙,專爲失業者做工作配對
■ 自由業者有望獲更多保障,新設的勞資政工作小組將專注探討該群體面對的問題
■ 更多低收入家庭將獲資助,以廉價安裝寬帶互聯網及購買平板電腦
■ 企業可在新成立的兩家模範科技制造廠試行先進技術,改善工作流程,中小企業也可在新的數碼化計劃下,學習采用數碼科技
實現城市景觀蛻變
■ 縮短新組屋等候時間、增加公積金購屋津貼等,助首次購屋者買房
■ 延緩繳付首期付款計劃和過渡貸款計劃,方便年長者換小屋套現
■ 在榜鵝試驗“企業發展區”,專注網絡安全和數碼媒體行業,推動智慧國發展
■ 爲地鐵可靠度設更高目標;更換武吉班讓輕軌系統舊部件並更新系統
■ 購買110輛電動與混合動力巴士,邁向更環保公共巴士車隊
■ 允許嬰兒車不折疊推上巴士;在紅山地鐵站測試能協助殘障者的新科技和設計
■ 要求超過四層的新建非有地私宅安裝分類垃圾槽;調整稅務計劃鼓勵購買潔淨車輛
■ 明年起上調水價;推出各項省水措施,如爲6000個舊組屋單位免費更換節水馬桶
打造更有愛心的溫馨社會
■ 推出新的五年社區心理衛生總藍圖,給心理疾病患者更多扶持
■ 提升臨終護理水平,在更多醫療場所推行預先護理計劃
■ 下來三年繼續擴展社區醫療服務,制造9000份就業機會;撥款2400萬元支持人力培訓計劃
■ 從預防、檢測和控制著手,向糖尿病宣戰,例如推出較健康食材開發計劃,進一步津貼“定期體檢,益您一生”
■ 計劃把購買香煙的合法年齡從18歲提高到21歲
■ 訓練醫生、學前教師識別發育遲緩孩童,及時給予幫助;通過學校過渡職場培訓項目,助特需學生找工作
■ 設立殘障人士看護者中心,爲看護者提供更多信息、培訓,以及喘息看護服務等
■ 未來五年爲慈善福利團體技能提升基金投入多達1億元,支持慈善團體提升運作能力與員工水平
攜手國人共建國家
■ 通過“關愛新加坡行動”鼓勵國人自發組織義工團隊照顧弱勢者,培養更富愛心的社會
■ 配合全國保家安民計劃(SGSecure),建立全國保家安民社區網絡,輔助族群與宗教互信圈的基層工作
■ 通過文化捐獻配對基金鼓勵私人領域和個人與政府攜手推動文化藝術活動;政府將再爲基金注入1億5000萬元
■ ActiveSG將成立五所運動學院和俱樂部,並推出Active Masters計劃,鼓勵國人通過運動保持活躍
■ 撥款超過5000萬元支持鄰裏體育計劃,在2020年前把計劃擴大至全島20個地點
■ 加強全國高水平體制,給頂級運動員更多扶持;設立新加坡團隊配對基金,鼓勵私人業界捐款給2030年體育願景
■ 明年公布首個新加坡文化遺産計劃,對未來五年的發展做出建議
■ 推出以低年級中學生爲對象的表演藝術學習之旅試驗計劃,也鼓勵他們參觀博物館
專家看
帕拉格·康納(Parag Khanna),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高級研究員、未來經濟委員會成員
不管創新的推動是發生在公共領域或私人領域,其宗旨不外是激發新想法和開拓新機遇,另一重點則是要提高生産力。
現在世界各地許多政府如斯堪地納維亞(Scandinavia)都在展開內部的數碼技術培訓,這除了是希望透過數據標准化,節省數據格式不一致帶來的成本,也是要提高公務員效率,幫助他們更好地服務國民。
在這些方面,新加坡已經做得非常出色,不論是在展開情景規劃或預測時,公共服務都能很好地利用大數據,但這次決定委任部長推動公共服務領域創新,顯示政府意識到它還能做得更好,並且有意大力推動這方面的工作。
這可能也會進一步給私人領域裏的中小企業動力,說服他們數碼技術的采用有利于他們,畢竟許多本地公司在科技化進程中還是相對落後其他競爭者。
比爾維爾星(Bilveer Singh),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在反恐方面,每個社會都必須清楚自己的威脅級別和弱點,並采取適當防範措施,但最終能否避免恐怖分子得逞,還得依賴整個社會提高警戒與防備,不管是看守大廈的保安人員,或是酒店與餐館服務員,都必須成爲社會的“眼線”,時刻留意可疑的人與事。
當然,這當中會涉及一些不便,人民也可能要犧牲一些基本自由權,來保障整體社會的安全;在這方面,政府必須找到最好的平衡。對于商家與業者來說,也得仔細權衡。
一些安保專家會質疑,以反恐之名安裝閉路電視等系列硬件的做法可能會“做過頭”以致越界,甚至只爲保安業帶來盈利而苦了其他業者,但實際上若恐怖襲擊真的發生,商家的損失其實會更慘重,生意甚至可能無法恢複。
此次政府宣布的法令修定與新法案的推出,向社會大衆發出了明確的信息,強調反恐的成本必須由整個社會一起扛。
特斯拉(Walter Theseira),新躍大學經濟系高級講師
我國勞動隊伍過去整體的技術水平較低,大力推動培訓與技能教育,提高員工以及未來工作隊伍的技能,較容易看到成果,但如今以40歲以下群體爲例,你會看到當中約四分之三的人都至少持有專業文憑。當這麽多人都接受高教育,也達到一定技能水平時,就業不足就會成爲問題。
這時候再來看應變與提升就業援助配套下一系列措施的提升,你會發現它其實有一個漏洞,就是它假設雇主不聘請中途轉業白領只是因爲薪資是一大阻礙,但這不盡然。
許多雇主可能認爲,培訓缺乏經驗的轉業者成本其實比政府提供的薪金資助高,因此不太願意這麽做。人力部這次的宣布,基本上延續了過去已推出的政策,在維持現狀方面,都做得相當好,但若我國經濟突然遭遇更嚴重的沖擊,這些措施是否有效就不太明朗。像西方國家中産階層收入停滯的情況,在新加坡發生的可能性是真實的,必須謹慎看待。
程天富副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
良好的基礎設施和永續環境,不僅惠及國人日常生活,也能爲未來經濟助力。
以政府在榜鵝試驗的企業發展區爲例,這將從土地規劃的角度,迎合未來經濟需求。讓業者靈活分配土地用途,能更好地切合行業需求,促進企業、學府等多方合作。像榜鵝這樣結合行業活動、住宅和商業設施于一體的地段,也符合人們在一處“居住、工作和休閑”的生活方式,緩解公共交通的壓力。
隨著公交網絡更加完善,未來部分公路與停車場可能改作社區與綠化用途。這相當于把少數人受惠的私人利益(private benefit)轉化成更多人受惠的公共利益(public benefit),是值得期待的願景。
未來城市發展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智慧科技。新加坡也將邁向智慧國,不過在推動數碼和科技發展時,我們也不能忽略不擅長使用科技的群體,例如年長者。
鄭寶蓮副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
很高興我們終于把目光投向殘障者或有特別需求的國人,展現我們要成爲更具包容性社會的決心。現在是時候關懷心理疾病患者,在朝這方向努力時,我們得爲患者打造一個能讓他們安心接受社會援助的大環境,不必擔心遭到歧視。
這意味著當一個人承認自己是心理疾病患者,他不會在就業方面受到排擠,也不會面對人們的有色眼光。我們得教育大衆,破除對這類疾病的誤解與偏見。很多暴力罪案的嫌犯會聲稱自己患有精神病,希望以此脫罪,人們于是把暴力行爲和精神疾病連在一起,形成偏見。
要消除這種歧視,可以從求職表格做起。我認爲求職表格不應要求職者回答自己是否曾患心理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欄目。公司設這樣的欄目,讓人覺得是要從求職者中剔除這一類申請者,以致很多人害怕說實話。
如果公司是爲了要更好扶持這類員工,聘用後才知道也不遲。當然,如果某項工作需要某種健康規定,那就清楚列明。
陳慶文,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今年的主題顯然是要加強新加坡人對根的意識,該部門下來一年的工作計劃,是繼續鞏固新加坡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同時加強不同種族、文化、宗教和語言群體之間的凝聚力。
體育運動和文化藝術是文社青部打造有愛心、有凝聚力和有信心社會的最主要媒介。要培養國人的自豪感,激起他們對國家的熱忱,沒有什麽比體育健兒在國際賽事上爲國爭光來得更直接和更有效。
文化曆史能喚起國人對一個群體,一個地方的共同回憶,還能化成一股求同存異的力量,攜手建造家園。
“關愛新加坡行動”則是要發動民間力量,讓新加坡人照顧新加坡人,發揮新加坡精神。這個非物質層面的訴求,能平衡我們對物質成功的追求。
記者評
何惜薇,采訪組副主任
所有公務員今年7月起,可在嬰兒出生的第一年內,申請多四個星期的無薪育兒假。很多人會問,申請無薪假向來是勞資雙方同意即可的安排,需要勞煩協助管理人口及人才署的總理公署高級政務部長楊莉明,在國會議事殿堂上宣布嗎?
其實,這麽做是要把雇主的“善意”化爲雇員的“權利”。在新計劃下,只要申請無薪育兒假的男女公務員,在休假前給予足夠時間的通知,公共部門和機構的主管就必須獲准申請,並做出安排與調整。
很多父母都不希望錯過孩子初生的階段,但礙于職場壓力——不論是雇主不願意長時間空出職位,還是同事抱怨要分擔請假者的職務,不少雇員連有薪育兒假都沒充分利用。
有鑒于此,政府決定不再一味提出給予更多津貼去解決問題,而是協助改變思維。政府是我國最大的雇主,其人力資源政策具帶頭作用,但更長育兒假會影響營運成本,要雇主在惜才的前提下響應號召,恐怕非易事。
藍雲舟,政治線記者
網絡是新時代的戰場,網絡威脅不容忽視。國防部成立國防網絡署,負責統籌國防社群網絡安全事務,顯示網絡挑戰之嚴峻。
新加坡武裝部隊過去數年不斷加大抵禦網絡空間的能力,今年專設網絡防衛兵種將這方面的運作進一步常規化,還計劃在10年內培訓2600名網絡防衛兵。這雖然看似是因應近一兩年國外多起國家網絡遭受襲擊的舉措,但實則應視爲多年來加強網絡安全工作的延續。
國防部I-net系統上月初遭入侵只不過又一次提醒,網絡安全工作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但網絡作戰並非一切,軍人的“沖山”本領同樣要精益求精。國防部下重本建造面積相等于碧山鎮的城市作戰軍訓區,除了綜合該地段現有軍訓設施,也建造模擬城市作戰環境。
軍訓城一方面減少了武裝部隊對海外軍訓場地的依賴,但更顯著的作用是正面迎擊恐怖威脅,爲城市作戰做好萬全准備。
敵暗我明,加大防守就是最好的進攻。
黃偉曼,人力線執行級記者
特殊時期總需要特殊措施。這次應變與提升就業配套再獲提升,其中一項新推出的實習與培訓計劃(Attach and Train)尤其引人關注,也正因爲這項計劃與傳統認知上政府提供的轉業援助非常不同。
根據計劃,在朝陽行業的雇主可以不用保證聘人,只需提供“實習”機會給學員。從一方面來看,對于已失業一段時間的白領員工來說,能盡快找到工作應是當務之急,實習與培訓計劃無法提供就業保障確實不理想,但換個方式想,這也是政府不放過任何機會提升勞動隊伍整體技能的展現。
采取較靈活的方法,利用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更針對性培訓,同時讓失業者轉換到仍有就業契機的新跑道,還能同時獲顯著數額的培訓補助,可達到雙贏局面,何樂而不爲?
另外,在解決勞動隊伍現有職業不對稱的問題時,人力部看來將把重點放在尋找對的夥伴上,包括找來了有解決這方面問題經驗的外國中介。在轉型過程中,它與行業公會、學府和私人培訓業者的協調相信也將會是關鍵。
楊丹旭,采訪組副主任
一直以來以經濟和社會課題爲主導的預算案中,環境及水源問題鮮少像今年這般受到重視和廣泛關注。
除了水價上調這項直接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措施,成爲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政府其實也從控制排碳、減少空氣汙染、推動垃圾分類等方面推出各項環保措施,希望讓新加坡邁向永續城市。
說到宜居家園,很多人會以負擔得起的住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綠意盎然的生活環境爲衡量標准,卻往往把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和潔淨空氣視爲理所當然,忽略它們的重要性。
預算案的一些環境及水源措施引發的熱議和民間情緒,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堂難得的環保公共教育課,把這項很多人抛之腦後的重要議題赤裸裸地擺在每個人面前。
在國人多年來的認知下,打造宜居家園一直都是政府的責任。然而,身處全球氣候變暖和天然資源越來越緊缺的今天,永續生活環境或許會逐漸成爲打造宜居家園的最大挑戰,而這份工作今後恐怕也需要每個國人盡一分力。
葉偉強,衛生線執行級記者
政府近年來不止一次提到,政府不是擁有所有解決方案的一方,在不少事情上更需要國人與政府群策群力,打造一個讓國人有歸屬感的家。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和衛生部今年除了有新建設、新計劃和投入更多資源,也不約而同呼籲國人改變思維,爲這個國家、社會,以及你我他創造理想家園。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陳川仁就說:“要讓社會具備包容性,需要全體社會共同努力。除了種種計劃和措施,我們必須改變思維,改變我們支持有需要同仁的做法,以及我們看待他們的目光,尤其是處于較弱勢環境,以及有能力差距的新加坡人。”
衛生部長顔金勇除了呼籲國人爲自己的健康負責,也說到:“醫療護理體系的三大轉變將爲我國未來的保健和醫療護理定下方向,從長遠上帶領我們走向優質、負擔得起也可持續的護理。所有國人,包括你和我都希望自己和家人有健康體魄,所以讓我們齊心協力,爲所有國人帶來更好的健康、更好的護理、更好的人生。”
謝燕燕,文化線高級執行級記者
表面上看,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在今年的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中,除了“包尾”外,也沒有太多搶眼的新政策出台。
但這不意味著這個部門的工作不重要。我們的社會是否有很強的凝聚力,國人的根紮得深不深,對這片土地是否有歸屬感,有沒有明確的身份認同,都關乎文社青部有沒有把工作做好。
當外在大環境充滿難以捉摸的變數,周遭的世界變得躁動不安時,我們比任何時候更需要一股內在力量,清楚自己的定位,在紛擾中不迷失方向。
但是凝聚力、歸屬感、身份認同不是能用金錢或靠政策打造出來的東西,文社青部能做的是營造一個讓“新加坡精神”不斷滋長的大環境。
鼓勵國人在志願工作中找回愛心,以配對基金方式鼓勵國人和政府一起捐助文化藝術與體育運動,確實有助于“新加坡精神”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