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水源部將同各機構合作推出課程培育新手小販。受訪小販對這個計劃反應不一,但他們都指出學徒態度才是關鍵。那些表明願意無條件傳授手藝的小販,在乎的是學徒是否有耐心、肯虛心學習。
環境及水源部從今年5月起,與人民協會聯辦名爲“小販美食”的一系列烹饪課程,讓民衆學習烹煮雞飯、釀豆腐等道地美食,希望保住本地特有的小販文化。一些經驗豐富的小販已准備傳授家族手藝,但也有攤販對這個做法持保留態度。
環境及水源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日前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該部門開支預算時透露,當局將同各機構合作推出課程培育新手小販,包括與人協聯辦的“小販美食”(Hawker Fare)烹饪課程。
受訪小販對這個計劃反應不一,但他們都指出學徒態度才是關鍵。那些表明願意無條件傳授手藝的小販,在乎的是學徒是否有耐心、肯虛心學習。而那些不願手藝外傳的則認爲,就算傳了手藝也未必能保住烹煮過程中堅持品質第一的那種精神,因此甯願不外傳。
已准備擔任上述課程導師的紅山中心第163座小販中心魚圓面攤販陳昭基(59歲)很樂意傳授手藝,認爲教導學徒烹煮高素質美食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
擔心年輕人
沒經濟壓力難持久
陳昭基說:“廚藝是偷不來的,學徒學到六七成功力就很好了,所以爲何不能分享。但我也認爲,吸引新手入行的關鍵在于讓他們知道如果懂得經營檔口,小販也能養家活口,另外也要讓他們了解盈虧,以及如何服務顧客。”
忠忠熟食中心飲料攤攤主陳白蓉(54歲)也分享說,過去曾免費傳授煮糖水的手藝給有興趣的外人,只要時間能配合,她樂意無條件分享。
“但我看過,有的學徒不願虛心受教,不願聽取意見,並非我們不願意教。”
她也觀察到,現在的年輕人沒什麽經濟負擔,這和他們當年一家人須齊心協力討生活的壓力是不同的。她認爲,這多半會影響這些人堅持當小販的決心。 陳昭基也說:“現在年輕人多半在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入行。如果他們做不成小販,還可以去做別的,因此可能很難持之以恒。”
因此他建議在小販工作場所裝上冷氣改善悶熱情況,或許是吸引有興趣入行者的方法之一。
和上述願意傳授家族手藝的小販一樣,不願外傳手藝的小販關注的也是學徒的態度,以及他們是否真心想要入行。
Selera Rasa亞當路椰漿飯攤負責人之一馬利克說:“想當小販不僅要學習如何烹煮美食,還要對食物有熱忱,煮出有自己特色的食物,而不是依照食譜加以‘複制’。他必須知道自己要煮的是什麽。”盡管兒子目前在跟他學藝,但他不想逼迫兒子接班。他說:“我們幾個兄弟姐妹都希望一起守住這個家業、煮出可口椰漿飯背後的精神,所以我們暫時只考慮傳給自己人。”
天天海南雞飯接班人黎美筠則說:“我們不外傳,不爲什麽,或爲錢,只是單純希望能將雞飯做到最好,學的人要有誠意,不是玩玩。現在要找信得過的幫手都很難了,如果沒誠意,我甯願自己人先守著。”
“要守住雞飯的品質不是那麽容易。現在,我都是自己煮辣椒和淋在雞飯上面的汁,並每次親自試味道,這方面我還是比較信自己。”
在Timbre+經營“魚緣”(Fishball Story)攤位,下月也在芽籠28巷開設另一檔口的年輕魚圓面老板黃正勇(26歲)是向外婆拜師後,自己努力鑽研,成功熬出頭的年輕小販。
他說:“剛開始時,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現在懂得經營了才比較有靈活的工作安排。所以入行者絕對要能吃得起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