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服裝品牌真維斯日前宣布倒閉。去年以來,全澳零售業已有近萬家門店停業。分析人士認爲,網購對線下零售的沖擊,整體經濟放緩導致消費者購買意願低下等原因導致了零售業“關門潮”。
真維斯始創于1972年,目前在澳大利亞開設有146家門店,雇用員工近千人。負責真維斯破産托管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表示,真維斯進入破産程序的原因是目前零售業形勢不佳,以及電子商店對實體商店造成巨大沖擊。
卷入“關門潮”的零售商包括數十家海內外知名品牌,包括擁有170年曆史的百貨店哈裏斯·斯卡夫、零售業巨頭西爾斯、男裝品牌羅傑·戴維、24小時連鎖百貨凱瑪特等。其他許多零售連鎖店,規模也在不斷萎縮。如澳大利亞超市巨頭沃爾沃斯宣布,未來3年將關閉其在澳的30家折扣零售連鎖店。
分析認爲,澳大利亞零售業出現“關門潮”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網購對于實體店形成了直接沖擊。專家認爲,除了喜歡試穿、試用等“體驗型”消費者外,不少消費者已經不願再到實體店購物,尤其是生活節奏偏快的年輕人。其次,國內經濟環境不佳削弱了民衆的消費意願,2019年澳大利亞經濟疲軟、增速放緩,持續數月的林火燒毀了大量農場、牧場、果園、菜地,導致物價普遍上漲。越來越多的民衆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自然捂緊自己的“錢袋子”。
緊隨著澳大利亞零售業“關門潮”,接踵而至的是“失業潮”。爲削減開支,澳大利亞第二大連鎖超市科爾斯一次性裁減了450個崗位。目前,澳大利亞的失業率已升至5.2%,與2009年金融危機時的失業率基本持平。專家預測,2020年對澳大利亞經濟而言仍將是異常艱難的一年,政府維持就業水平的壓力很大。
專家預測,短期內澳大利亞將難以擺脫這一惡性循環。從商家角度看,澳大利亞本土品牌在面臨國際低價品牌的競爭時處于劣勢;從消費者角度看,過高的家庭債務、不斷減少的居民可支配收入都不利于消費。越來越少的就業崗位,越來越高的失業率,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小威脅。
(本報堪培拉1月20日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作者:本報駐澳大利亞記者 陳效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