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文由【牛牛的老叔】独家原创,禁止一切洗稿、搬运、抄袭行为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教育孩子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确,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上人”。
由于期望太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会很严格,只要孩子稍微有一点过错,父母都会采用极端暴力的方式来教育。当然,也有些父母不提倡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
其实,在教育孩子方面,到底应不应该打孩子?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需要父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案例
我们农村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熊孩子:“三天不挨打就上房揭瓦”。朋友老赵的儿子翔翔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只要他一玩起来,家里绝对跟进了贼似的,把家翻腾的乱七八糟。
像玩具零件拆了到处丢,厨房的蔬菜择了满地扔,蜂蜜涂抹在餐桌上等等恶作剧,那是家常便饭。
老赵每次看到儿子的这种行为,气就不打一出来,可妻子对孩子却非常溺爱,不准老赵动儿子一根毫毛,经常对老赵说:教育孩子得讲道理。
老赵看到妻子如此地袒护儿子,也是非常无奈,有时候实在气不过了,才会大声地训斥儿子几句。
最近,老赵发现儿子实在有点过分,竟然偷偷地把牙签塞进对门邻居家的门锁里,质问他的时候,还撒谎不承认。这可把老赵给气坏了,直接抓住儿子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翔翔被打之后,故意把哭声提高音量,希望能够把妈妈吸引过来,为自己“主持公道”。果不其然,翔翔的哭声成功地把妈妈吸引了过来。只见妻子气冲冲地从厨房走出来,冲着老赵大吼了两句,然后心疼地把儿子抱在怀里安慰着。
受到妻子的指责,让老赵十分不解,心想:“自己从小也没少被父母揍,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吗?怎么自己的儿子自己却打不得了?”
其实,孩子从小有没有挨过打,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经常挨打”和“几乎不挨打”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差距,真的很明显
1、性格方面的差异
孩子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原生态家庭的影响。比如: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不问缘由,直接对孩子实行暴力教育,那么等孩子长大后,遇到类似或者不如意的事情,也会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父母的性格温和,遇事冷静,处理事情通情达理,那么孩子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处理事情很更理性一些。
所以,原生家庭氛围比较和谐,教育出的孩子,比那些经常使用暴力教育出来的孩子更容易有出息。
2、心理承受能力的差距
如今,我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但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差。新闻报道出来,年轻人承受不住压力而轻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但相对而言,那些从小被父母“棍棒教育”过的孩子,他们的抗压能力更强一些。而那些被父母宠大的孩子,受到挫折后,就更容易被压力击垮。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对错,但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既不能过于溺爱孩子,又不能随意使用暴力。
那么,孩子到底还能不能棍棒教育呢?
很多父母对能不能使用棍棒教育孩子存在着疑问。其实小编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如果过于顽劣,父母是可以适当的棍棒教育的。但棍棒教育的次数越少越好,毕竟次数多了,孩子也就皮实了。
而且,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尽量不要使用棍棒教育,以免青春逆反心理的孩子做出过激的行为。
总而言之,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一种方式,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毕竟每个孩子的性格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