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企業的科研投資年比增幅超過11%,遠超國內生産總值增幅。
此外,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也與業界合作多項研究,推進它們的發展,特別是制造業。未來經濟委員會今年2月提出七大戰略打造下來五至10年的新加坡經濟,而先進制造業是我國主要增長領域之一。
由新科研展開的2015年業界調查顯示,我國的研發總開支前年達95億元,比上一年的85億元多11.8%。其中,企業的研發開支年比上漲11.5%,從52億元增至58億元。
新科研主席林泉寶昨天總結2016財政年記者會後受訪時說,研發開支增幅遠超國內生産總值增幅是好的現象。他希望業者能把科研結果轉化成實際的創新成果,惠及業者的産品和服務。
新科研與業界合作研究 逾半夥伴是制造業者
談到新科研在上財年的成果,林泉寶說,新科研與業界合作的超過1700項研究中,超過一半的夥伴是制造業者;通過新科研申請的商業特許執照有超過200個,六成是制造業者;借調至本地企業的超過60名新科研科學家與工程師,約半數到制造業公司。
新科研過去一年也推出17家起步和衍生公司,約三分之一在生物科技領域、40%在資訊通信科技領域,其余在制造業。
對于這些科研投資是否爲制造業領域等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林泉寶回應說,盡管無法提供確切數據,但他認爲除了新就業機會,也應關注原有工作。
他解釋:“制造業目前有約50萬份工作,我覺得能把這所有的工作都提升爲更高增值的工作、保障這些工作、確保整個領域維持競爭力,繼續合乎時宜,這本身非常重要。中小企業與新科研合作後維持競爭力,繼續生存下去沒有倒閉,等于我們沒有失去這麽多工作。這數量很大,非常重要。”
新科研也分享即將在今年第四季投入運作的兩家模範科技制造廠(Model Factory)的細節。
《聯合早報》之前報道,設在新加坡制造技術研究院位于啓彙城大樓,以及先進再制造與科技中心(ARTC)的制造廠,通過體驗式的學習環境,以及實時運作的生産系統,幫助制造廠商試行日後可用于日常業務的先進技術。至少500家企業下來五年將在計劃下受益。
林泉寶說,若沒有具備相關技能的人才,制造業轉型計劃將失敗。因此制造廠也將培訓未來所需專才,例如,ARTC將通過工作坊和在職培訓,在任何時候爲至少30名來自大學或理工學院的實習生提供培訓。
新科研在新的科技共享計劃(Tech Access)下將助企業使用先進機械工具,制作原型和進行測試,並讓企業得到用戶培訓及咨詢。
預計今年9月推行的計劃,初期將有17個先進機械工具,日後增至1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