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兩個國家國力的比拼,日本雖然憑借著《馬關條約》的賠償完成了工業化,但是其國力相較于我國來說,依舊是有著不小的差距,那麽爲什麽日本還敢先入侵東北三省,之後更是直接發動全民侵華呢?
首先是日本國力的上升,導致其野心的膨脹,而我國到時經曆了對外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對內則是軍閥割據,內戰頻繁,這絕對是中國實力最爲衰落的時候了。中國和日本之間整整爆發過三次戰爭,而這次應該是其實力最接近的一次。畢竟第一次白江口海戰,與我國實力相差實在是太大了,而第二次豐臣秀吉的野心在朝鮮也被大明的鐵蹄踏碎了,總體來說,這應該是實力差距最近的一次。
然後戰爭畢竟不是簡單的比大小,無論是任何因素都可能影響這場戰爭,天時而言,我國處于軍閥割據的狀態,而日本則處于統一的國家,地利本來應該是我們占據優勢,最後是人和,這一點本來如果我國沒有共産黨,而日軍也沒有那麽凶殘的話,以當時的政治環境,還真不一定誰占據優勢。
孫子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對于情報的重視,當時日軍對于我國的地理環境的了解程度,甚至還在我們之上。
這裏其實我們要明白,日本全面侵華的野心,不是918事件之後才誕生的,在甲午海戰之後,甚至更早就已經誕生了,而爲了實現他們那野心勃勃的入侵計劃,他們假借探親和旅遊的名義,開始了對于我國情報的滲透,將我國的地理情況繪制成地圖傳回日本。在當時,我國如北平、上海等大量城市都被繪制了地圖,而且這些地圖其極其精確,不止有城市的駐軍,還精確到了具體某條巷子,而正是這樣的精確的情報,使得當時的民國政府在918事件之後沒多久,就丟了整個東北三省,之後在日軍全面侵華之後,更是連南京都丟掉了。
總體來說,戰爭說到底,以強打弱,以有備打無備,而日本恰巧就做到了這一點,這才使得日軍前期在中國戰場那摧枯拉朽的攻勢,直到被拉入人民戰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