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禾 報道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員發明一個新儀器,改善醫治“膠耳”的手術,預計可爲病人減少一半費用,並把術後留院觀察的時間縮短四小時。
研究團隊准備明年在病人中展開試驗,並希望在2020年之前把儀器商業化並推出市場。
膠耳又名分泌性中耳炎,指中耳積液症狀,病症多發于兒童,若不醫治,可導致聽覺障礙、中耳骨磨損或生腫瘤,或腦部感染。
本地每年有約8萬4000名兒童患有膠耳。膠耳一般先用藥物治療,若無效才動耳部手術。
使用新儀器無需全身麻醉
國大研究團隊的首席臨床研究員林楔怡醫生日前在記者會上說,目前醫治膠耳的手術必須全身麻醉,並且得在手術室進行,費用不低,家長也擔心全身麻醉對孩子的腦部發育有副作用。
團隊發明名爲CLiKX的儀器,只需通過靜脈注射麻醉,而且可在診所或病房進行,費用預計可減少一半,術後留院觀察的時間也可減少四小時。
林楔怡是國大楊潞齡醫學院耳鼻喉科學系客座副教授,也是伊麗莎白醫療中心耳鼻喉高級顧問醫生。
她說,目前醫生會在鼓膜上離開耳骨的地方割開一個小口,安置直徑1.6毫米的小管,讓中耳裏的積液流出,有經驗的外科醫生一般需要15分鍾完成手術。
研究團隊發明的儀器則是把小管裝在儀器細管的末端,由醫生手握儀器,在顯微鏡的幫助下把細管移到離鼓膜約1毫米至3毫米處,按下按鈕,讓細管自動向鼓膜移動,割開小口並安置小管,再自動回縮。
林楔怡說,整個過程只花幾秒鍾的時間,因此使用儀器時無需爲病人做全身麻醉,省卻目前手術所需的麻醉師與手術室技師的費用。
研究團隊首席技術研究員、國大工程學院電機與電腦工程系副教授陳國強說:“簡化分泌性中耳炎手術所需的人力和資源後,醫療資源就可以更有效地用于醫院的其他治療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