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第三階段市區線于10月21日通車,約100名基層領袖和公衆等昨天率先到其中七個地鐵站走一趟,並對站內的指示牌設計和擺放位置提出意見,好讓當局在地鐵站開放讓公衆使用前,可做出適當調整。
依照地鐵站內現有形式的指示牌,乘客一般不會“迷路”,但受訪乘客反映,隨著人口老齡化,年長乘客視力退化,希望有關當局能將站內指示牌和地鐵站位置圖的字體放大,方便他們查找目的地或電梯等設施的位置。
配合第三階段市區線于10月21日通車,約100名基層領袖和公衆等昨天受邀率先到其中七個地鐵站(明地迷亞、芽籠峇魯、瑪達、麥波申、烏美、加基武吉和勿洛北)走一趟,並對站內的指示牌設計和擺放位置提出意見。
全長42公裏的市區線全面通車後,將是本地最長的無人駕駛地下地鐵線。首階段的六個地鐵站在2013年底通車,第二階段的12個站則在前年底啓用。
長約21公裏的第三階段通車後,將把東部多個地區和中央商業區銜接起來。16個地鐵站中,有三個是與環線和東西線銜接的轉換站(麥波申、淡濱尼和博覽站),方便乘客轉換不同地鐵線前往目的地,縮短車程。
約100名志願者昨天分成四組,根據網上鏈接或問卷的任務,利用地鐵站內的指示牌和位置圖,尋找相關出口、設施和附近地標。完成任務後,他們需提供反饋,以及彙報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陸路交通管理局希望通過上述活動,發現指示牌的不足之處,並在地鐵站開放讓公衆使用前,做出適當調整。
麥波申居民委員會主席彭國明(58歲,高級IT經理)受訪說,地鐵站內燈光明亮,指示牌也較清晰,但希望當局考慮到不少年長乘客不懂英文,日後能在關鍵地點,如轉換站的指示牌上添加中文。“年長乘客步出地鐵後,因站內指示牌主要是英文,有時會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才能轉換地鐵線。如果指示牌也附上中文,他們的乘車過程會更順暢。”
彭國明也提議,在轉換站的地面上貼上貼紙,協助指引乘客通往不同月台,乘搭不同地鐵線的列車。
淡濱尼居民楊美娜(58歲,家庭主婦)則希望當局放大站內指示牌和地鐵站位置圖的字體。
她說:“現有的指示牌文字太小,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乘客必須走到很近才能看到。文字那麽小,我們看得很辛苦。如果文字可以放大25%到50%,對我們會是很大的幫助。”
楊美娜也提到,當局可考慮將一些地鐵站附近的著名地標如寺廟或購物中心等在地鐵站位置圖上標出。“這麽一來,即便看不懂英文,也能知道應該使用哪個出口走向地標或附近的組屋和道路。”
“Friends of LTA”(陸路交通之友)成員林志豪(21歲,學生)提議,除了在指示牌上印上路名,如能加上附近地標,會更有效協助乘客找到正確出口。
另外,林文傑(22歲,學生)和陸路交通之友成員在麥波申月台的其中一個地鐵站位置圖發現了錯誤——泛島快速公路的英文應爲“Pan Island Expressway”,卻被拼成“Pan Expressway Island”。
他說:“雖然這只是小錯誤,但還是會影響位置圖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