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聯一改戰爭時期的利炮重甲的設計思路,爲在東歐應對來自北約威脅,打造了一款輕型水陸坦克,即著名的PT-76兩棲坦克。隨即這款坦克被出口到十余個國家,中國在50年代中期更是獲得了一大批。
不過,PT-76坦克卻沒有得到廣泛應用,主要因爲沒有配套的零件和後勤設施,所以到了60年代初期,以尚未規模服役的62式坦克爲模板,兼參考PT-76的設計靈感,中國第60研究所和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201所)打造出代號WZ211的水陸兩棲坦克,即63式兩棲坦克。 63式是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陸兩棲坦克,相比于原始型的PT-76更加適用于中國的內陸江河湖泊、沼澤和水稻田地形作戰,另外沿海灘塗登陸和反登陸、摧毀敵方陣地防禦設施也是63式的拿手好戲。 63式水陸兩棲坦克于1959年3月和6月先後試制出兩輛樣車,1960年開始小批量試産並交付給部隊試用。通過測試試驗,解決了車體線型和推進效率上存在的問題,新款兩棲坦克出現水上紮頭、發動機過熱等問題也被修複。1963年4月該方案批准設計定型,命名爲“1963年式水陸坦克”,並投入批量生産。63式水陸坦克最初在陝西615廠試制,設計定型後轉到重慶256廠生産,1964年開始裝備南方及沿海部隊,爲進一步檢驗技戰術性能,63式坦克在1966年4月還曾進行橫渡瓊州海峽的渡海試驗。 看到63式坦克你會覺得十分熟悉,半卵形的62式鑄造炮塔使其最大的特點,以PT-76底盤爲母型重新設計的車身保留的蘇式特征仍然較多。但和PT-76兩棲坦克使用的D-56T 76.2毫米坦克炮不同,63式使用的則是國産化的62-85Tc型85毫米口徑線膛坦克炮,火力輸出能力擁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另外,PT-76因爲采用的式舊式的V-6水冷式柴油發動機,動力輸出僅爲240匹馬力,而63式則將馬力魔改到了400匹並采用新水道夾層水上冷卻裝置,越野能力也獲得了質的飛躍。具體地,行動部分爲6對單輪緣的中空負重輪,履帶板上爲雙誘導卡齒,水上航行采用噴水推進器,可在水中轉向和倒車,具有抗三級風和1.2m浪高能力。63式水陸兩棲坦克底盤衍生的變型車包括水陸裝甲運輸車、水陸坦克搶救牽引車等,還曾用于“上遊一號”反艦導彈發射車。 重慶256廠還在63式的基礎上搞出了63-I型和63A式兩棲坦克,其中63A計劃始于90年代中期,爲應付台海危機期間的緊急備戰需求,解放軍需要讓63式水陸兩棲坦克擁有適應海上作戰的能力,于是ZTS-63A計劃得到通過。63A坦克全重增至20噸級(原型爲18.4噸),車體加長,在車首和車尾增加二個浮箱結構,以增加浮力儲備,車體兩側安裝屏蔽裙板。換裝520馬力新型可變功率柴油發動機,噴水推進裝置亦重新設計,航速超過14千米/小時。換裝新型全焊接炮塔,後部附帶柵欄式屏蔽;改裝帶有炮身抽煙裝置以及炮口制退器的輕量化的低後坐力105毫米口徑線膛炮;配備帶有彈道計算機、激光測距儀及夜視儀的光點注入式火控系統。
63A式水陸兩棲坦克的綜合作戰性能,達到世界同類武器裝備的最先進水平,由于近四十年來,世界各國研制的水陸兩棲坦克只有蘇聯PT-76,中國63式和63A式,而像是中國05式戰車都是兩棲突擊車和兩棲步戰車,不屬于兩棲坦克。所以,63A式水陸兩棲坦克也是迄今爲止戰鬥力最強大的水陸兩棲坦克,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