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小販中心將分階段實行電子付費,食客普遍認爲該計劃利大于弊,但不少年長小販仍對這類科技顯得抗拒。有學者認爲,政府若能在電子付費計劃推行初期,提供足夠指導和獎勵,年長小販對無現金交易的接受程度自然會提高。
友諾士巴刹與熟食中心約有100個小販攤位,好些小販屬于60歲至80歲的高齡範圍。該巴刹與熟食中心委員會主席沈義寶(87歲)認爲,要在這種以年長者居多的小販中心推行電子付費難度不小。
他說:“這裏很多小販都很習慣收現金,加上他們有些視力不好,有些完全不熟悉科技,我看要做到無現金交易很難。”
一名李姓小販(70歲)說:“我們收現金看得見、摸得著,感覺比較有保障,而且不會擔心電子收費系統出問題。”
李顯龍總理前天在國慶群衆大會上指出,政府接下來會進一步簡化,結合不同的電子付費方式,國人不久後就可用QR碼付費。小販中心是其中一個推行電子付費的主要場所。
新加坡國立大學市場營銷系副教授楚軍紅對在小販中心實行無現金交易的計劃樂見其成。她指出,電子付費科技如今已逐漸成熟,落實技術難度不大,關鍵在于如何協助年長小販學習和接受這類付費方式。
楚軍紅說:“年長小販的抗拒來自對電子付費的不了解,只要他們能了解這種技術的優勢,接受起來就沒有難度。但是任何新計劃和産品剛推出時,教育工作和獎勵措施一定要下足工夫,才能降低小販的學習成本。”
南洋理工學院商業管理系講師宋慧伶也同意,長年的行爲習慣是影響年長小販接受電子付費的主要因素,協助他們熟悉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工作。
供應鏈上遊也應配合無現金交易
另有小販擔心,若轉用電子付費,自己手頭上有可能不夠現金支付其他工作上所需的後端費用。
對此,宋慧伶提醒,要全面落實電子付費計劃,不能只著重在食客和小販的交易點。她說:“我們應該把這種付費方法的優勢擴大至整個供應價值鏈,讓小販在進貨和支付其他相關的後端費用時,都能獲得無現金交易的便利,但這需要來自各方的通力合作。”
楚軍紅也指出,QR碼連接使用者的銀行戶頭,小販完成交易後可以提現,不太會出現周轉不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