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華爲員工在網上發帖稱,公司對于武漢研究所現場辦公的人員,將給予每人每天2000元的補助。其他疫情區域,也有相應補助。
華爲掌舵人任正非曾不止一次地說過,他既不懂技術,也不懂IT,甚至看不懂財務報表,唯一能做的,是在大家研究好的文件上簽上名字。
“我只是一個形式上的管理者。”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麽貢獻的話,就是在分錢的問題上,我沒有犯大的錯誤。”
公子曾有幸在華爲工作過2年,的確實實在在感受過何謂肯分錢、會分錢。
的確如任老板所說:“錢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問題就解決了。”
1993年,當時的華爲並不富裕,但他甯願貸款,也要給工程師發工資、漲工資。
有不少老員工表示:“那時候薪水漲得很快,有人一年漲了7次工資,剛進公司時月薪560元,年底加到了7600元;
有人一年漲了11次,最多的是一個研發部門,所有人一年加了12次工資……”
他還去跟精通經濟學的父親商議,應該如何更好落地“分錢政策”。父親任摩遜說,民國年間的大掌櫃和他的團隊沒有出錢也要參與分紅,他讓任正非自己琢磨怎麽利用分紅模式。
任正非聽完後,就把高工資員工的一部分工資扣下來,作爲股份入股,後來又利用股份向員工舉債。
如今,工資、年終獎、股票分紅成了華爲員工三足鼎立的收入來源,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在公司時間越長、級別越高,後兩者占比往往就越高。
任正非從不希望員工掩飾對金錢的饑餓感,並以此作爲激勵他們的核心手段。
好好幹就能夠買房買車升官發財,還能在大陽台曬錢,也成了華爲吸引優秀人才最接地氣,也最務實的理由。
“錢給得多,不是人才也是人才”
2016年,華爲一份在南京某高校招聘的合同曝光。上面顯示開給一名應屆畢業生的年薪,是28.8萬元。
在公司內部,年薪過100萬的超過1萬人,年薪過500萬的超過1000人。
CFO孟晚舟在一次演講時曾表示:“以前,我們是按學曆定薪,現在,我們是按價值定薪,牛人年薪也不封頂。你有多大雄心、有多大能力,我們就給多大的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