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者告訴路透社,過去五個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分別與亞洲證券業及金融市場協會接觸,主要是要了解各自必須更改哪些條規,以便讓更多銀行可以爲它們在當地的衍生産品業務記賬。
韓寶鎮 報道
有消息指新加坡和香港看准全球540萬億美元(734萬億新元)衍生産品市場中,力爭更大的份額。
根據五名知情者告訴路透社,過去五個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分別與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ASIFMA)接觸,主要是要了解各自必須更改哪些條規,以便讓更多銀行可以爲它們在當地的衍生産品業務記賬。
根據報道,如果順利的話,我國和香港可爲亞洲吸引數十億美元的銀行業務以及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
這些衍生品業務包括利率掉期合同(interest rate swaps)和外彙衍生産品(foreign exchange derivatives)等。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數據顯示,亞洲向來占場外衍生産品(over-the-counter derivatives)交易市場不到10%。國際銀行通常會把亞洲相關交易放入它們在歐洲的資産負債表,而倫敦則是這類交易的主要記賬中心(booking centre)。這讓國際銀行可以把資本和基建聚合到一兩個地點,以取得規模經濟。
不過,過去三年,越來越多銀行開始評估在亞洲從事相關業務的可行性,因爲英國和歐洲的銀行管制越來越嚴格,加上英國脫離歐盟的決定造成許多不確定因素。
我國金管局發言人指出,金融機構可在本地進行交易、風險管理和爲金融活動記賬的業務。亞洲市場持續增長、管理交易風險的能力,以及客戶的偏好,都是促使金融機構在我國展開這類活動的原因。不論金融機構在本地進行什麽活動,金管局要求它們的風險管理達到高水准。
發言人說:“金融機構必須展現它們擁有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與過程,以衡量及驗證所有相關風險元素的准確性與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