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21天法則,說養成一個習慣,只需21天。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多數人們“宅”家長達一個月。很多人也都慢慢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宅在家可以,但唯獨不能沒有網。于是,網遊、直播、短視頻、網購、遠程辦公等相關 “在線經濟” 開始爆發。
看視頻卡頓?“吃雞” 延遲? 好好的視頻會議變成了鬼畜現場?……
在這些天裏,或許這些就是你每天經曆的“人間真實”。並且,當家裏的電視、洗衣機、空調、智能音箱等越來越多的設備和終端需要聯網的時候,就像是規劃好的自行車道,你非要讓它跑公交車,有限的網絡資源不能得到合理分配,就難免發生網絡擁堵的現象。
在疫情發生後,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思考如何轉“危”爲“機”,抓住這個窗口期,加快自己的數字化轉型,而在這爭分奪秒地數字化的進程中,“連接”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首先,越來越多的終端、傳感器需要聯網,有數據統計,未來每5年IoT聯接數將以300%的驚人速度增長,超高清視頻(4K UHDTV)、AR/VR將在教育、辦公、醫療等行業中廣泛應用,對于網絡帶寬和容量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其次,遠程辦公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疫情則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據Gartner的預測,到2025年,50%的辦公將會是以遠程方式進行的。同樣“疫情”激活的還有各種無人作業,報告顯示,2020將有百萬的機器人在商業中被應用,到2025年,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將被廣泛應用于各行業的場景中。無論是移動化的辦公,還是移動的作業,無線網絡在漫遊過程中,持續的保持連接、不丟包,也將是至關重要的。
好消息是,Wi-Fi 6,它來了。
在過去的2019年,5G和Wi-Fi 6同樣是商用元年,但5G成了輿論場上的主角,相比之下,Wi-Fi 6好像低調了不少,甚至還有人認爲” 5G將取代WiFi ”。實際上,5G和WiFi各有各的的使用場景和對象,更多是互爲補充和配合的關系。
首先,要評價一個Wi-Fi 6産品好與壞,一個關鍵的指標是“如何才能做到穩定的大容量?”,也就是吞吐量。我們可以從信息技術的“理論基石”——香農公式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