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七個山峰的是玉龍洞、八佛洞等天然石洞,包括多處古建築。一直以來,七峰山是是大同境內最知名的景觀之一。
關于七峰山上的玉龍洞,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故事。相傳,古時有個貨郎,姓張。他肩挑貨擔,賣的是針頭線腦之類;走城串鄉,賺的是起早貪黑之錢。貨郎張上無老、中無妻、下無小,正所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者也。人都說他命苦;他卻認爲是自己不知哪輩子缺了德,這是老天爺給他的懲罰。因此,他做買賣向來童叟無欺,只賺蠅頭小利,只求不餓肚皮。他還廣結善緣:逢路壞補路,遇橋塌修橋,若見窮困潦倒之輩,每每解囊相助。貨郎張不圖名不圖利,只圖贖回祖上的罪愆。
第二天早晨起來,貨郎張挑擔出門,竟發現小蛇蜷伏在門口,並未遠去,駭然道:你莫非是戀我?蛇點頭。他潸然淚下,重新將蛇放在貨擔內。自此,人蛇同行同住同吃同喝,相依爲命,感情日笃……
眨眼間十年過去。遠在三百裏外張家口市經商的貨郎張,已經是一位擁有三家大字號的老板了,卻依舊孑然一身。忽一日,他聞聽七峰山下出了條巨蟒,攪得那一帶路斷人行,心下十分不安。莫不是它?貨郎張想。遂安置好鋪面營生,打點好行裝,再次來到大同,奔向七峰山。貨郎張依舊是當年做貨郎時的那身打扮:身穿一身半新的褲褂,頭戴一頂舊氈帽。貨郎張仍然挑著貨郎擔,只是以美酒佳肴取代了針頭線腦。他曉行夜宿,不日來到七峰山下。雖已是深秋,卻因正值中午,貨郎張又已四旬出頭,再加上走得急,他居然大汗淋漓了。于是,他坐在路旁一塊大石頭上,拉下氈帽當扇子,在面前扇風。
這蟒,身若桶、頭若鬥、芯若鞭、目若炬。貨郎張嚇得夠嗆,渾身顫抖不已。然而,那巨蟒看見貨郎張後卻一下子停下來,垂首收芯,蜷伏于地,一副極其恭順的樣子。貨郎張明白了,眼前這條巨蟒,肯定是當年的小蛇無疑。于是,他仗著膽子厲聲喝道:“不聽話的畜牲,看你還敢傷人!”蟒于是旋身(後來,這個地方建起一座村莊,村名就叫“回去”)奔向七峰山。貨郎張挑著貨郎擔,在巨蟒的後面緊追不舍。那位得救的婦人怕貨郎張有閃失,也就隨後追了下去。
遇險獲救的婦人是因爲丈夫新喪,上墳遇險的。得救返家後,公公婆婆不但不對她予以寬慰,反而責怪她把驢弄丟了,因此屢有惡言穢語:“看看這個妨家敗主的貨!把一個兒的男人年輕輕的妨死不說,又把驢給丟了。照這樣下去,我們家用不了多久不就叫她敗光啦!”聽得這些惡言惡語,婦人傷心不已,卻也只能以淚洗面,夜不能寐。卻又想到恩人貨郎張:情急之下,自己曾答應過給人家做老婆的,也不知他現在怎麽樣了?那可是個好人哪!要是自己真能有這麽個丈夫……想著想著,婦人居然在心裏描繪起與貨郎張結合後的幸福藍圖來。她突然害羞了,狠狠擰著自己的臉蛋兒責怪自己不貞:男人剛死不久就想改嫁,沒羞,沒羞!
然而晚了——貨郎張已經坐在玉龍洞口死去了。只是因爲當時天氣已經很冷,他的屍體依然完好如初罷了。婦人見狀,抱著貨郎張的屍體,失聲痛哭起來。公婆卻已率領一哨人馬循迹追來,見此情狀,公公大怒,命人將不肖的兒媳婦亂棍打死,扔入洞中餵蟒!
後人爲了紀念善良的貨郎張,也爲了宣揚這段令人神往的的人蛇之交,或許更爲了讓自己彪炳史冊,劈山建廟于此,廟名“玉龍洞”。該廟宇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洞口豎著五塊巨大的石碑,碑上記載著這段美麗的傳說。當然,這五塊巨碑的真正作用,恐怕是爲了防止白蟒再次出洞傷人。怕不保險,碑前還塑了尊泥像——貨郎張。他虎視耽耽地坐在貨郎擔上。
玉龍洞的下方,是一處寺院。寺院依山壁而建,有些特殊。它的特殊處不在于佛道合一,而在于廟宇或者說道觀的形狀,既非古代廟宇形狀,也非現代建築形狀,沒有秦磚漢瓦,也沒有飛檐鬥拱。牆面是水泥牆面,屋頂是水泥屋頂。如果不是它所處的位置,是很難被認作寺院的,倒像是一處普通民宅。上達寺院山門前,我們被一孔人工開鑿在岩壁上的小洞所吸引,探頭向洞內查看,裏面涼氣清爽,是一池清水。我很奇怪,這裏會有山泉?仔細查看後才發現,石洞上方的兩側有引流洞,洞外兩側岩壁上鑿有引流溝,我恍然,原來是一處儲水洞。洞裏的水來自天上,是雨水從岩壁沿著引流溝流入洞內的。儲存起來的水,是供寺院食用的,寺院主持萬能師傅將這水稱做“無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