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快遞業給出的答卷你滿意嗎
【經濟界面】
曆經一個多月的防控,我國新冠肺炎疫情情況正逐步好轉,但對于每一個受到疫情影響的人來說,“無事不出門”的生活方式還沒有完全改變。除了上班族外,學生、中老年人等多數人仍需“宅”在家裏。
雖然“宅”在家裏,但“網購”卻讓百姓生活基本保持著正常的運轉節奏。不論是水果生鮮還是日常用品,不論是醫療用品還是各類外賣,只要動動手機下個單,就會有辛勤的快遞小哥將其送到你面前。
網購的便捷源自快遞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作爲“百姓新開門七件事”之一,快遞物流在人們生活中起著鏈接供給與需求、生産與消費的重要作用。曆經此次疫情的考驗,快遞業從中獲得的寶貴經驗將爲提升智能城市管理水平打下堅實的根基。
1.增勢迅猛,線上消費推動快遞業升級
一個多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讓不少百姓停下了外出消費的步伐,而既可以滿足居民生活所需又能降低人員聚集風險的網購則愈加火熱。醫療用品、糧油蔬果、定制商品,餐飲外賣等,都成爲近期網購的主打産品。
“我每天要設兩個鬧鍾,爲的就是能在不同生鮮電商平台上搶到當天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北京“90後”王放成爲疫情期間家裏網上買菜的主力。因爲電商平台配送人員有限,所以常常是“手慢則無”。“每晚10點搶盒馬鮮生,零點搶天貓超市,爲了能搶到喜歡的菜,我還做了份備忘錄,分別列出各家平台的開放時間和菜價”。
王放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大家減少了出門次數,盒馬鮮生、京東到家、每日優鮮等線上快消類、生鮮類配送服務成了家裏必不可少的“菜籃子”。“這些平台裏的東西多而且很新鮮,價格也合理。”王放說。
如果說網購曾經是年輕人的“專利”的話,此次疫情防控期間,越來越多的“50後”“60後”也在線上購物這件事上嘗了鮮。爲了減少出門頻率,河南省鄭州市朱先生手把手教會了媽媽在線上買菜。現如今,朱媽媽和她身邊的幾位“60後”閨蜜都成了家中的買菜能手,原本用來安排聚會、出遊、聯絡感情的微信群,如今成了幾戶家庭的“生鮮情報群”。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各生鮮電商App迎來銷售額井噴:京東到家銷售額同比增長470%,每日優鮮銷售額同比增長321%,盒馬鮮生日均蔬菜供應量是平常的6倍。
電商平台銷售火熱的同時,線下商超“觸網”的速度也在加快,不少商場與購物中心借助微信平台推送店鋪信息給消費者。北京菜百首飾廣安門菜市口總店首試直播賣首飾,售貨員一秒變主播;上海長風大悅城、龍湖上海虹橋天街等購物中心聯手入駐品牌商戶,消費者可通過掃描微信二維碼直接線上購買産品,商場無接觸配送;天虹百貨、新世界百貨等全國連鎖商超,消費者還可通過其App或微信小程序享受線上服務。
在線消費方便了消費者,那是因爲有一個不可或缺的中間環節——快遞業的快速發展。除了每天網上下單,去小區門口取快遞也成爲居家生活的必選項。線上商品銷售的增長,離不開快遞行業的支持。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同比提高31.6%,服務質量指數與發展能力指數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80.1%和8.1%,發展韌性十足。
“截至3月5日,快遞業複工人員近300萬人,複工率達90.2%,日處理快件量1.6億件以上,複産率超過80%。”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表示,疫情防控期間,多家快遞企業紛紛通過蔬菜專線、生鮮綠色通道、平價菜直配等寄遞新模式,有效緩解了農産品滯銷與城市農産品供給不足雙重難題,大到成千上萬噸的應急物資運輸,小到百姓餐桌的一飯一果一蔬,快遞業都發揮了積極的抗疫情、保民生底盤作用。
商務部研究院服貿所博士高寶華表示,當前處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時期,不少居民仍需要居家生活、辦公。在此背景下,網購無疑成爲百姓更加青睐的購物方式,這也客觀上帶來快遞業的飛速發展和服務升級。
“通過此次疫情可以看出,在不遠的未來,消費領域線上線下全渠道觸達、落地宅配等服務將成爲消費型企業的重要比拼內容。疫情過後,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將會是助力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利器,通過數字化應對市場變化、促進創新會成爲全行業變革、升級的推動力。”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表示。
2.派送受阻,“最後一百米”如何解決
然而,在帶給居民便利的同時,比“最後一公裏”更近一步的快遞派送“最後一百米”卻成爲越來越多人關注的熱點問題。
3月7日上午,接到京東快遞小哥的電話,家住北京市西城區朗琴園小區的劉先生推著折疊購物車,慌忙趕往小區門口領取自己的生鮮食材和快遞包裹。
“不著急不行啊,疫情期間快遞小哥不允許進小區,每天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去小區門口收發包裹,如果沒趕上快遞小哥的派送時間,就得等第二天才能取了。”通過聊天記者得知,劉先生目前要在家辦公,做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別的快遞晚一天也沒什麽,但是像蔬菜、肉和雞蛋等食材取晚了不僅不新鮮,而且直接決定了全家人晚上吃什麽。”劉先生說。
據了解,疫情防控期間,由于不少小區都實行外來人員防疫管制,那些原本可以上門派送的快遞或外賣現在只能像擺地攤一樣在小區門外等待。收到短信前往領取的住戶則如同潮水般湧向小區門口,取個快遞也變得熱鬧起來。
“其實我們也很爲難,小區不讓進,我們只能在門外等,這樣不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紮堆取件還存在傳染風險。”京東小哥程志俊說,希望小區能夠按照實際情況,在采取防疫措施的前提下,爲快遞小哥打開方便之門。
針對這個問題,劉君回應說,最近確實有不少地區的快遞服務一度面臨進門難的現實問題,但目前這個問題已在逐步解決,有超過一半的省份出台政策,允許快遞員在測量體溫正常後可以進入小區進行投遞服務。
在上海浦東新區,快遞員提供個人信息、企業提供隔離證明和承諾書後發放出入證;在浙江杭州,快遞員憑“城市生活綠色通道”標識、杭州健康碼綠碼可進入小區;在湖南長沙,快遞員佩戴口罩、接受體溫檢測並登記後,可進入小區投遞快件……
“不可否認,也有一些疫情比較嚴重的地方,防控措施還是比較嚴格的,快遞員無法進入小區,快遞包裹‘擺地攤’的情況仍然存在。”劉君表示,在這些地區,不少小區物業也在提供一些必要的措施,例如提供一些貨架,爲快遞企業提供投送方便,避免“擺地攤”現象的發生。
據悉,新冠病毒通過快遞包裹傳播的風險很低,禁止快遞員進小區,不僅造成快遞效率低下,而且增加了收件人的接觸頻次,風險更高。業內專家表示,雖然大部分小區都采取保護措施而影響了配送效率,但隨著快遞人員的複工和企業的積極應對,快遞配送的“最後一百米”將會得到更有效的改善。
3.放眼未來,智慧物流呼之欲出
在常規的物流配送外,疫情期間,一些全新的“智慧”物流配送方法借助其無接觸式的配送優勢,不僅爲疫情防控增添了一雙翅膀,也爲未來的物流發展提供了樣本。
2月12日,一架順豐速運的無人機從順豐速運湖北區將軍路點部起飛,僅7分鍾後便成功降落湖北武漢金銀潭醫院,將3.3公斤的醫療和防疫物資送到了醫護人員手中。據悉,此次參與物資投放的無人機爲順豐方舟無人機,其任務荷載可達10公斤,航程可達18公裏。
“無人機配送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有效消除道路限行和小區封閉等因素的影響,節省配送時間,將緊急物資在最短的時間送達指定地點;另一方面,無人機的配送還可以避免配送人員與醫務人員的面對面接觸,避免交叉感染。”順豐速運湖北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順豐無人機,京東的配送機器人同樣成爲武漢街頭一道特殊風景線。2月6日,在武漢市青山區吉林街上,由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智能配送機器人從京東物流仁和站出發,沿著街道一路前行,靈巧地躲避著車輛和行人,穿過建設二路路口,順利將醫療物資送到了武漢第九醫院。
京東物流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智能配送機器人的規模擴大,後期這些特殊的“逆行者”將爲更多武漢醫院提供必要的物資配送。同時,對于已隔離的醫院、小區如有需求,京東物流也將考慮通過配送機器人來提供園區內的物資運輸與配送,讓物流科技成爲抗擊疫情的一支奇兵。
如果說在疫情防控中,智慧物流爲百姓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服務,那麽在複工複産工作中,智慧物流則爲企業搭建起了運輸的橋梁,“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正是這些智能物流企業多年編織的開放網絡,不僅避免了疫情期間物流行業的全國性癱瘓,維持了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還在複工複産中發揮著‘經濟大動脈’的輸送功能,爲經濟社會快速複蘇提供了保障。”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杲指出,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一些骨幹物流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開創出一些無接觸式的新配送模式。可以看到,智慧物流不僅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自然災害等場景下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對促進物流業整體提質增效也具有深遠影響。
“不可否認,目前智能物流的基礎設施體系還不完善,5G基站等高速通信網絡的建設還未成熟。”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城市物流規劃研究院首席專家蔣飛表示,但京東物流、順豐速運、菜鳥聯盟、蘇甯物流等頭部企業在智慧物流領域的布局已在疫情“大考”中展示了相應的價值。
“從長遠來看,郵件快件智能末端服務設施是發展的大趨勢,國家郵政局將推動出台一些具體措施,積極推動將郵件快件智能末端設施、末端公共服務站納入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範疇,鼓勵支持各方面力量加大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建設的力度。建設集約共享的末端公共服務場所可以有效地組織和統籌利用末端服務資源,加快補齊郵政快遞基礎設施的短板。”劉君表示。
(本報記者 訾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