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觀察
林心ƃ/p>
上月中旬,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在一場活動上突然“爆料”,說武吉班讓輕軌系統是政府當年屈于“政治壓力”建造的。其言論令不少人感到驚訝,紛紛揣測這個屢屢發生故障的輕軌系統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工人黨議員畢丹星(阿裕尼集選區)昨天在國會複會時提問,嘗試要求許文遠加以說明他所謂的政治壓力是什麽,以及輕軌系統是否確如他所言,是政府在市鎮發展起來後才想到興建的。但很不巧許文遠昨天沒有出席國會,議員們抛出的交通問題,都由交通部第二部長黃志明和高級政務部長藍彬明接招。
或許因爲話題並非他所挑起,黃志明沒有直接回應畢丹星的詢問,只是表示當初規劃和興建武吉班讓新鎮時,政府尚未有添加輕軌系統的計劃,後來將機場輕軌系統的概念引進組屋區時,卻由于武吉班讓地勢起伏不平,再加上有不少急轉彎,導致列車的集電靴常常移位,接不上電造成故障。
有關武吉班讓輕軌的建造是否是因政治壓力建造的疑問,雖然昨天在國會裏沒有得到正面回複,還是可以從1990年代興建這輕軌系統前後的輿論找到些許蛛絲馬迹。在地鐵南北線投入運作初期,武吉班讓居民必須到蔡厝港才能搭地鐵,相當不方便,不少人當時就希望政府改善公共交通連接,一些議員也呼籲政府興建輕軌系統。
政府著手探討可行性後,于1996年動工興建我國首個組屋區輕軌系統。
武吉班讓輕軌系統于1999年正式投入運作,是繼東西南北線之後本地最“年長”的列車系統,雖然偶爾發生故障在所難免,但它全長不到8公裏,卻故障頻密,令許多居民難以接受。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國公共交通在過去10多年來不時出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交通規劃的難度。
武吉班讓輕軌系統的問題在于該市鎮與交通的規劃並非同步協調進行,盛港與榜鵝輕軌系統的問題則是建得太早。政府于2000年左右開始興建盛港和榜鵝輕軌系統,不過後來兩新鎮發展計劃延緩,輕軌系統建成後,只有少數輕軌站投入運作。
盛港輕軌系統2003年通車,最後一個閑置的輕軌站是在2015年才啓動。榜鵝輕軌系統2005年投入服務,至今還有一個輕軌站尚未啓用。
與此同時,人們也覺得地鐵網絡的擴建工程“過慢”。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公共交通變得非常擁擠,再加上地鐵故障導致民怨積累,使執政黨在2011年大選中流失不少選票。而如今,地鐵擴建與延伸工程加快,市區線、湯申—東海岸線和環線延長線將分階段在未來幾年陸續竣工。
向來在國會上積極爲居民爭取新設施的義順集選區議員李美花,昨天詢問交通部是否會考慮在義順增設輕軌設施,黃志明很直白的否定。也許,在新加坡這樣密集的城市,尤其是已發展起來的市鎮,不適于過後才興建輕軌系統,因爲在軌道規劃上土地與空間會有許多局限。路線與發車頻率可迅速調整的巴士才是更靈活的選擇。
在盛港與榜鵝之後,政府再也沒有提出新的組屋區輕軌系統計劃。隨著地鐵服務與巴士路線增加,輕軌系統的需要已有所削弱,現有三個組屋市鎮的輕軌系統也許可以視爲本地公共交通的一項大型試驗。試驗的效果也許不盡如人意,卻也讓我們更深切體會國家基礎設施的規劃既要看得遠,也要結合現實需要與條件,定期檢討和改進。
武吉班讓輕軌系統的問題在于該市鎮與交通的規劃並非同步協調進行,盛港與榜鵝輕軌系統的問題則是建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