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大名鼎鼎的綠島,它的出名應該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那首著名的《綠島小夜曲》的功勞,有意思的是《綠島小夜曲》的綠島是指整個台灣島,而不是這個只有巴掌大小的台灣離島。綠島最早叫“火燒島”,在台東太麻裏金針山眺望太平洋日出時,火紅的太陽正好在綠島上方冉冉升起,綠島被朝陽染成一片豔紅,如同籠罩在火海中,因此得名。1949年,台當局在全島植樹綠化,于是改名爲“綠島”。是不是巧合呢?今天的綠島、蘭嶼原來的名字都是紅色的,一個叫火燒到一個叫紅頭嶼,個人覺得還是後來的名字好聽,綠島、蘭嶼,聽著好浪漫的樣子。登上綠島以後漫步其中,藍天、碧海、白沙、綠草,美不勝收,不得不說,台灣離島之美真不是我用文字能表現出來的。
陰天的時候來到綠島就能感覺到陰森的氣息
綠島監獄興建于1970年十一月,因綠島與台東間交通常受天氣的限制,材料搬運不易,曆經艱難,到1972年九月初才告完成啓用。監獄土地面積爲三點七公頃,建築物有內外辦公室各一棟,日新堂一棟,獨居房一百七十間,雜居房四十八間,隔離舍二十間,鎮靜室三間,工場、炊場各一間。監獄實行分監管理,收容台灣各監獄移禁頑劣、誣控濫告、最難以管教,甚至無法管教之收容人,系屬高度管理隔離監。當初設立之目的,即是利用外島隔絕之地理環境予以集中嚴格矯治,希望能對症下藥,促使其改過遷善,重做新人。因此,綠島監獄被稱爲台灣各監獄的最後一道防線,除有助其他監獄順利推行矯治業務外,對治安、社會安甯實有莫大的貢獻。綠島如此戒備森嚴的管控使它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內的阿爾卡特拉斯島監獄、英國英吉利海峽北岸的懷特島監獄、墨西哥西部聖母島監獄、南非西開普省桌灣的羅本島監獄一起成爲世界五大孤島監獄之一。
今天的綠島
包括《醜陋的中國人》作者柏楊與陳映真、李敖、柯旗化在內的數百名政治犯,在這裏受盡折磨與虐待。政治犯是從基隆搭船經過2天1夜,被送到了綠島,而從綠島碼頭到監獄還有走至少8公裏的山路。綠島監獄曾經對外嚴格保密。即使從綠島監獄獲釋的人,出獄時也必須保證不透露綠島監獄的情況。1989年,曾經在監獄關押的胡子丹,化名秦漢光出版了《我在綠島的3212天》一書,第一次撩開綠島監獄神秘的面紗。隨著“共黨政治犯”和“台獨政治犯”成爲曆史,綠島關押的“政治犯”銳減,在1987年“自強山莊”、“綠洲山莊”宣告畫上句號。“進德山莊”從1992年至2002年維持了10年,主要關押“惡性頑劣分子” 黑道“大哥”、重刑犯、流氓以及在其他監獄中3次觸犯獄規、不服管訓的犯人。
綠島牢房內的展示
對于今天的綠島,黑道大哥們在這裏發生的故事成爲現今旅遊業的一大賣點,據官方統計,2013年到綠島參觀的遊客是33.7萬人次。綠島監獄前典獄長蔡協利曾對媒體說,每天到綠島的遊客最少有八成的人會到綠島監獄門口照相,有的甚至拜托管理員讓他們進去看“大哥”。監獄大門外的商家也看准這個商機,開始經營期售賣“大哥”文化的商品,大哥公仔、柴魚片、龍骨酥調料、綠島景點沙畫等,號稱都出自“大哥”之手。幾乎所有來監獄大門外參觀的遊客都會走進門口的小店,旺季時店裏甚至人滿爲患,經常擠不下如此衆多的遊客,2012年的銷售額就有200多萬元新台幣,其中一本由“大哥”創作的漫畫明信片尤其受歡迎。展示廳裏“大哥”戴著腳鐐和墨鏡,左手撐腮,坐在海邊擡頭遠望,主題是“想厝(家)的心情”,令人唏噓。但更多的場景,是“大哥”戴著腳鐐泡腳和在海底深潛的歡樂場景。難道不擔心犯人越獄嗎?其實綠島監獄管理很嚴,就算萬一逃出來也沒法逃出綠島,綠島和台灣本島之間有太平洋黑流,即使逃出監獄跳進海裏,台灣本島的距離別說是黑道大哥,就是遊泳健將能有幾個敢說遊過去的?腦補了一下此情此景的畫面,不由得聯想起被稱爲“旱鴨子”的竹聯幫老大陳啓禮,你就是讓他遊回台灣他也不敢啊。
綠島監獄內關押大哥的單間
與今天繁茂的景象相反,想當年呂秀蓮在視察綠島的時候表示:“綠島監獄有太多爭議,建議裁撤”,宣布一年內終結綠島所有監獄,洗刷過去白色恐怖的陰影。並計劃在綠島監獄搬出後,這裏將開辟爲“獄政博物館”,供觀光之用。這條資訊引來鄉民的抗議,因爲綠島有1/4的鄉民的生活直接或間接與監獄有關,貿然裁撤,又不采取相應的措施,必然會嚴重影響他們未來的生活。2002年1月9日,30多名綠島地方人士北上“立法院”請命。同時,不少法律界和警界人士也都對當局的政策持懷疑態度,主要理由是“綠島政策”對掃黑對象産生很大嚇阻效用。他們擔心,如果沒有“綠島政策”,這些黑幫老大可能更加肆無忌憚,就算被抓,蹲在一般看守所對他們來講也無所謂。最後的結果是怎麽樣呢?就是我今天來到這裏看到的現狀,僅僅還剩下“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仍在使用。別說,我還真有心進去看看傳說中的“大哥”們到底是什麽樣子,但也就是想想而已,一個正規的正在運作著的監獄豈是我這種遊客隨便進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