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
專版
中小
企業
本專版每逢星期四刊登。歡迎商團提供資訊,請傳真到63198125或電郵到[email protected]
農糧品·新招賣
系列
從前買魚買肉買菜都得到巴刹,一些養殖業者也不會直接接觸到消費者。隨著整個生態鏈的改變,如今人們選購農糧品的管道更加多元化。現代農民、批發商和零售商,得采取哪些方式吸引和留住消費者?隨著扮演的角色更加多樣化,他們在確保産品品質之余,得思考更多、做得更多。
呂愛麗 報道
如同大部分家長,翁丁丁的父母訓誡孩子千萬別從事農業,可是翁丁丁不僅一頭栽入,三年前還找了一塊地,設立垂直農場,教育城市孩子種植的意義,推廣“自己的蔬菜,自己栽種”。
位于武吉班讓(Bukit Panjang),占地40平方公尺,昵稱“城市谷倉”的這個農場,是翁丁丁于三年前與創業夥伴設立的。
在這裏,她與夥伴爲學生舉辦工作坊。周末時,不少家庭扶老攜幼前來體驗親手栽種蔬菜。
翁丁丁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家三代人,媽媽帶著女兒及罹癌的母親到農場學習有機耕種,希望借著新鮮食材,改善健康。
她說:“看著一家人一起來種菜,他們有機會吃自己親手栽種的蔬菜,是我最大的滿足感。”而這已超乎了翁丁丁當初踏入這個行業時的想象。曾從事文案及圖像設計工作,出身于創意行業的翁丁丁因工作時間太長,無暇陪伴年幼的孩子,16年前毅然離開。
離職前,她偶然得知進行二手集裝箱買賣的商機,于是轉換跑道,跨入貿易行業。“這個行業的好處是我只需要一只手機、一台電腦,不論身在何處都可進行交易。”
隨著孩子漸漸成長,翁丁丁發現,城市的孩子缺乏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吃進肚子裏的蔬菜、水果是怎麽長出來的往往是毫無概念。”
約10年前,她興起了一個念頭,希望借由最簡單的裝備和工具,教育孩子們有關栽種的樂趣與意義。
在一個透明的容器裏放入種子,加上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和肥料,透過最簡單的澆水灌溉,讓小朋友看著種子發芽生長,翁丁丁認爲,這是最佳學習途徑。
一方面,這是源自她在創意行業的訓練,翁丁丁思考該如何讓小朋友在首次接觸時不排斥,“主要是許多人怕髒。”
另一方面,她自小在父母的有機農場幫忙,了解栽種蔬菜需要悉心照料,“由一顆種子長成一棵蔬菜,一個月的時間是少不了的。”
孩子們平日課業繁重,不可能花這麽多時間在這上面,翁丁丁建議可提前收割,“大部分人不知道許多蔬菜幼苗不論是營養或味道都不輸一般蔬菜,例如芥菜和小麥草等。”
初始階段,她和夥伴四處拜訪本地的幼兒園,推廣她們的理念。接著,她們將觸角延伸至小學校園。
隨著越來越多學校接納她們的理念,翁丁丁接獲許多有關農場體驗的詢問。
三年前,經由朋友介紹,她找到武吉班讓的一片空地,在那裏開設了垂直農場。她們在農場裏舉辦工作坊,主題如“你的食物是怎麽來的?”,翁丁丁笑言:“很多小朋友可能連蚯蚓都不曾看過。”
爲了開拓小朋友的視野,翁丁丁在農場裏親自栽種稻米、葡萄、棉花等。葡萄一般不屬于赤道地區的種植,她爲此搜尋了不少資料和試驗了不少方法。
翁丁丁透露,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設計農場的澆水系統,即要可以滿足不同植物的生長需求,也要達到省水效果。
看著小朋友們在農場裏學習到課堂上無法傳授的知識,翁丁丁深感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特別是她得到很多家長和老師反饋,“他們的孩子或學生平常不愛吃蔬菜,卻迫不及待采收自己栽種的菜來吃。”
日漸受到歡迎,翁丁丁設計的簡易栽種陸續獲得新加坡植物園和濱海灣花園青睐,在園內的店裏銷售她的産品。
不少人在嘗試過簡易栽種之後,致電或寄電郵要求翁丁丁協助他們在家裏設置小型菜園。
經營農場的最初目的是教育,如今已演變成推廣“自己的蔬菜,自己栽種”的生活形態。翁丁丁指出,尤其在不少地方爆發食品安全危機之後,這樣的概念越來越受到本地人歡迎。
她說,新加坡的居住環境以組屋爲主,空間狹小,陽光不足,而且公衆多數忙著上班,要抽出時間照料不容易。翁丁丁因此鼓勵有興趣的人們不如到農場體驗,親自播下種子,一至兩周之後回到農場采收,“日常的照料就交給我們吧。”
過去熱愛旅行的翁丁丁花在農場的時間越來越長,“自小爸媽就告訴我們千萬別經營農場,太辛苦了!”
樂此不疲的她卻不言苦,她透露,接下來的計劃是融入園藝康療,“已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失智老人在接觸香料時,可以喚起他們對兒時或某些食物的記憶。”翁丁丁說,我國人口日漸老齡化,人們可借由園藝維持活躍的生活。
五之三
●浏覽報業控股雙語網站的中文頁面sgsme聚彙(www.sgsme.sg/cn),可了解更多中小企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