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群體免疫”
抗疫之初,英國政府一度積極控制病毒擴散;當發現做不到時,就采取“群體免疫”之策。
簡單說,對于輕症患者,不檢測,也不治療,讓他們自行恢複,形成抗體。這樣一來,國有醫療系統既有充裕的資源“治療重症患者”,也可以防止采樣者在檢測輕症患者時被感染。
“群體免疫”政策出來之後,許多人感到嗔目結舌、不可理喻。堂堂大英帝國,怎麽能這麽輕易地放棄戰鬥,對自己的老百姓這麽不負責任呢?于是乎,從國內到國外,一片聲討、口誅筆伐。
其實,“群體免疫”理論在英國應用,還是有它的道理的。新冠病毒今年真正威脅英國是從3月開春才開始,實際上省掉了前面幾個月的高風險期。而這個幸運,未必能在下個跨年周期延續。
英國和美國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況,每100000人口
每天的預計死亡人數(圖源:帝國理工學院研究報告)
可喜的是,帝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新模型,發現如果英國政府能夠像中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實施嚴格的管控措施,英國的新冠病毒死亡人數可以控制在2萬左右。
最終,因爲意大利、西班牙等國暴露出的高死亡率問題,英國政府改變了應對疫情的策略。
3月23日,首相鮑裏斯發表措辭嚴厲的電視講話,告誡國民必須老老實實呆在家裏,同時停止一切非必要的商業活動。英國全國上下的“封城”活動,也由此正式拉開了序幕。
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門前行人寥寥
“封城”對英國經濟的沖擊顯而易見。許多人和企業都失去了經濟來源,失業率攀升和經濟衰退幾乎不可避免。英國政府雖出台了一攬子龐大的支持個人和企業、刺激經濟的措施,但效果如何,現在還看不出來。
隨著英國全國學校停課,大面積的人員在家辦公,各種網絡會議、在線課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基于Microsoft Teams、Zoom、Skype、Webex等平台的在線服務,趁機普及開來。此外,電商和配送,也表現得異常突出。“亞馬遜英國”還緊急招募員工,來應對迅速增長的需求。
日常生活方面,對老百姓而言,到超市買東西不像以往那樣,想去就去了。現在,雖然大部分超市都還正常營業,但會控制人數,一人出,一人進。超市外排著長長的隊,是新冠疫情下的一大景觀。
英國倫敦,警察駕駛警車在海德公園內巡邏
可事實證明,想戴口罩卻並非這麽簡單。英國各地都報道了亞裔因戴口罩受到言語和肢體攻擊的事,雖是少數個案,卻搞得人心惶惶。
正常的生活持續被打亂,但英國社會的另一些舉措,卻讓人體會到這個社會的溫暖和關懷:
對于那些老弱病殘孕等弱勢群體和一線的醫護人員,各大超市爲他們開辟了專門的購物時段;
英國的學校雖然停課了,但一線醫護人員的子女還是可以在做好防護的條件下到學校,有專門的老師看護,解除醫護人員的後顧之憂;
對于70歲以上的老人,英國政府要求他們不得外出,許多街坊鄰居就自發承擔起了他們的日常購物等瑣事;
3月26日晚8時,全國上下自發地到家門口爲一線醫護人員鼓掌打氣……
英國王儲查爾斯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形勢日蹙下,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是,英國會成爲下一個意大利嗎?
這並非聳人聽聞。英國的研究人員在對比英國和意大利的疫情發展軌迹時,發現了驚人的相似;差別僅在于,意大利的疫情高峰比英國早到了幾周。
那麽問題是,英國變成下一個意大利,是否只是個時間問題?
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的。據報道,在意大利北部封城之前,大約有2萬人從意大利北部逃到了英國。這2萬人當中,有多少是新冠病毒感染者,是一個未知數;而這些人又將病毒傳染給了多少人,更是無從得知。
再加上英國政府當時偏聽“群體免疫”思路,一度放棄了追蹤、控制病毒傳播的努力,只讓老人不要外出,年輕人照常外出,但不探望老人,試圖利用年輕人的體質與病毒共存,産生抗體。這讓多少本來可以避免的病毒感染事故發生,人們估計永遠都不會知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