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
論市
周文龍
對YouTube和以制作YouTube視頻爲生計的YouTuber來說,過去半年,可說是爭議連連,風暴不斷。
然而,YouTube只是朋友,並不是好朋友。當創作者制作的大大小小內容把YouTube平台養大後,它也蛻變成龐然商業巨獸,制定一切遊戲規則。即便你不以YouTube收益爲目的,也能感覺到一雙無形的手正掐著你的創意。
如果有一天你踏入辦公室,忽然發現薪水無緣無故減少超過八成,看見用了很長時間、傾力辛苦建立的生意頓時化爲流水,你有何感想?
這正是YouTube在“廣告末日”(Adpocalypse,“廣告”與“末日”的組合詞)事件中,給視頻創作界掀起的一波波風暴。
對YouTube和以制作YouTube視頻爲生計的YouTuber來說,過去半年,可說是爭議連連,風暴不斷。
先是全球第一網絡紅人PewDiePie的視頻因有謾罵猶太人的內容,遭到YouTube封殺他的高級廣告權。與此同時,YouTube被廣告商指責,他們資助的廣告出現在支持恐怖組織或冒犯性內容的視頻中,令他們對YouTube程式化廣告(programmatic advertising)投放方式的信心大跌,結果奔馳、AT&T、歐萊雅、麥當勞、奧迪等超過250個品牌,紛紛撤下廣告。據投資機構研究,此舉預計給YouTube造成近7億5000萬美元(10億3000萬新元)的經濟損失。
隨後,YouTube采取“去收益化”(demonetized)方式,大幅調低不少獨立創作者的廣告贊助,並提出新的視頻內容規範,包括限制某些具有仇恨言論、暴力和色情等不當內容的視頻的廣告數量。這造成許多視頻被踢出廣告費行列,視頻創作者的收入大大減少。
衆所周知,YouTube視頻數量巨大,主要還是依靠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去識別和刪除不良的視頻內容。YouTube的廣告投放一般也采取人工智能設置,通過大數據分析,決定廣告投放的視頻位置。
YouTube神秘演算法
創作者和廣告商不解
不少視頻創作者和廣告商對YouTube的神秘演算法産生質疑,他們不相信人工智能程式能辨別出哪些視頻包含仇恨言論內容。一些創作者也認爲,YouTube的仇視言論界限含糊不清。
一名制作《上古卷軸》闖關遊戲視頻的YouTuber ESO表示,他的遊戲視頻因涉及打僵屍和魔龍,結果被YouTube視爲不良內容視頻,遭到去收益化處理。這場無妄之災讓他損失八成以上收入。他無奈地打趣說,也許他默默無語坐著喝咖啡的視頻,也會被踢出廣告費行列。
有些視頻創作者則玩起貓和老鼠的遊戲,表面上制作阖家觀賞、有可愛卡通人物造型的視頻,其實視頻充滿爭議和諷刺性內容,試看這種“僞裝從良”的視頻,是否能逃過YouTube人工智能的法眼。
事實上,現實世界從來不是黑白分明、非黑即白。創作或新聞內容也不可能永遠只呈現世界美好與和諧的一面。固然,仇恨或偏激言論絕對不能鼓勵,但一昧禁止,甚至否定它的存在,未必對社會有助益。言論學者一向鼓勵自由表達言論的環境,社會應盡可能對各種言論采取開放態度,讓真理在正反言論辯證中越辯越明。
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廣告末日事件彰顯了YouTube的話語霸權。它剛推出時,或許標榜了不同于傳統媒體的自由、開放的視頻制作方式,讓創作者樂于在這平台建立自己的頻道或粉絲團,沉溺在自我創造的視頻世界中。一些創作者從YouTube取得巨大收益後,更把YouTube視爲引領他們走上致富之道的好朋友。
然而,YouTube只是朋友,並不是好朋友。當創作者制作的大大小小內容把YouTube平台養大後,它也蛻變成龐然商業巨獸,制定一切遊戲規則。從點擊率演算法、利潤分賬方式、到影音素材品質和內容題材,全由它掌握。即便你不以YouTube收益爲目的,也能感覺到一雙無形的手正掐著你的創意。
數碼廣告業競爭白熱化
值得一提的是,廣告末日事件發生後的幾個月,谷歌公布最新“重新導向模式”(redirect method),讓使用者在搜索欄輸入“暴力”“反猶”等偏激字眼時,系統會導向“反恐主義”網頁或視頻清單。谷歌此舉看似承擔社會責任,但深究其理,它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商業力量在作祟。這讓人不禁感慨:可怕的到底是仇恨意識,還是資本主義呢?
在全球數碼化時代中,數碼廣告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例如面簿、Snapchat、推特(Twitter)和亞馬遜(Amazon)等新媒體,正不斷給YouTube帶來壓力。像面簿上月發布Watch視頻服務,企圖與YouTube爭奪廣告收入。
盡管如此,短期內YouTube的廣泛影響力還是無法動搖的。雖然YouTube母公司Alphabet至今依然對YouTube的業績諱莫如深,沒有單獨列示業績。但分析師測算,YouTube去年全年收入已經超過百億美元,如果單獨上市,市值將超過900億美元,比Netflix的市值還要高。瑞銀集團(UBS)也預測,YouTube四年後收入可達274億美元,相等于面簿現在的收入規模。
YouTube創立初期口號是“秀出你自己”(Broadcast Yourself),現在回頭看,到底這個“自己”是創作者、廣告商、抑或是YouTube本身,這的確值得讓我們仔細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