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立的亞洲肝髒移植網絡針對48名亞洲肝髒移植者進行的研究發現,這些非糖尿病患者中,有四成在移植手術後的42個月內患上糖尿病,比西方研究得出的2.5%至25%高出許多。
本地研究發現,亞洲病患在移植肝髒後有約40%罹患糖尿病,遠比西方國家的2.5%至25%高。本地新成立的亞洲肝髒移植網絡盼能收集更多資料,爲肝髒移植者提供更好的術後護理。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醫務總監(肝髒移植)林文龍高級顧問醫生受訪時說,歐洲和美國都有成立大型的肝髒移植網絡,醫院間會分享病患數據,更全面地了解如何爲病患提供治療。
亞洲直至去年底,在亞洲肝髒移植網絡(Asian Liver Transplantation Network,簡稱ALTN)成立後才有類似合作。
林文龍是ALTN主席。由新加坡臨床試驗研究所協助創建的ALTN,目前有14名來自新加坡、香港、台灣、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地的肝髒移植界權威代表,當中一半來自我國。
林文龍指出,許多研究已顯示,無論是癌症、腎病或肝病等病症的病因,或病患對療程或藥物的反應等,亞洲人和西方人之間都存有差異。ALTN針對48名亞洲肝髒移植者進行的研究就發現,這些非糖尿病患者中,有四成在移植手術後的42個月內患上糖尿病,比西方研究得出的2.5%至25%高出許多。
此前有研究指,這個稱爲“移植後新發糖尿病”(New Onset Diabetes after Transplant,簡稱NODAT)的情況會影響移植者壽命,也會影響移植的器官繼續正常運作的概率。
ALTN的研究印證了這個現象。他們發現NODAT病患出現腎功能損壞的概率達37%,遠比非NODAT移植者的4%高。
ALTN已于去年在韓國舉行的國際肝移植學會大會上發表了研究的初步數據。
林文龍指出,要了解亞洲病患病況的導因,包括是否受基因影響等,需要更多研究,而ALTN的成立能讓這類研究更容易進行,因爲它可彙集大量的病患數據。
國大醫院器官移植中心肝髒移植高級顧問醫生勾偉傑解釋,我國過去30多年進行近700起肝髒移植手術,數量比其他國家少很多,若要對亞洲人口進行研究需要更多數據。
國際器官捐贈與移植登記組織的資料顯示,韓國前年全年的肝髒移植手術就達1398起。
勾偉傑說,ALTN也計劃設立亞洲肝髒移植資料庫(Asian Liver Transplant Registry),收集病患因什麽病症而需移植肝髒、術後的恢複情況和藥物反應等資料。
張有福現身說法談“護肝”
榜鵝東區議員張有福數年前在接受例常身體檢查時,發現有肝斑。盡管初期沒有查出異樣,但他堅持定期檢查,及時發現肝斑病變成小範圍的肝損害。他最終選擇趁自己還健康時移植肝髒。
擔任新航工程(SIA Engineering)顧問的張有福(64歲)因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去年12月接受小兒子捐出的部分肝髒。
他上周六受邀在國大醫院器官移植中心舉辦的肝髒移植研討會上致辭時,以自身經曆鼓勵人們定期體檢。
他是在幾年前進行公司安排的例常體檢時,發現有小肝斑,但之後的磁力共振掃描(MRI)和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都沒能確認病因,而他本身也沒有任何症狀,肝功能正常。
他說:“我知道有肝斑後就定期掃描,跟進檢查時發現肝斑演變成小範圍的肝損害(lesion)。盡管還是沒有症狀,肝功能也沒退化,但我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兩種治療。不過療程無法根治問題,我還是繼續出現新的損傷,之後才確診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功能也開始有退化迹象。”
張有福在確診前接受的化療和射頻療法分別是肝動脈化療栓塞和射頻消融術。
他說:“若沒有及早確診,我的治療和康複情況可能不會如此理想……在患病初期找出問題根源,讓我能在別無選擇之前知情地選擇療程,也能在情況還算良好時,與醫生討論一些困難的事項。因此大家無論是身體健康與否,年齡多大或多小,定期體檢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