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水中機器人”,繞過池內呼啦圈的障礙,以最快時間抵達終點呢?
這是女皇道中學舉行的“鲈魚”(Sea Perch)機器人挑戰賽的其中項目。“鲈魚”機器人是以塑料水管制作,設有電路板等裝置,利用遙控器操控。
上個月底,女皇道中學在新加坡理工學院舉行挑戰賽,並邀請耘青中學學生參加。約90名學生分組在水中“一較高下”,這考驗的是學生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地學校越來越著重于爲學生創造實際的學習環境,旨在通過有趣的活動傳達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有機會建立協作能力等軟技能。
以女皇道中學爲例,學校自2015年就推出以“節水技術”爲主題的應用學習項目,向中一與中二學生展開“鲈魚”機器人的學習計劃。女皇道中學科學部主任陳書維受訪時說,這項學習活動編入平時的課堂時間,學生分階段認識如何組裝鲈魚機器人、學習編碼和電路板設置等知識。
鲈魚機器人也有測試水質的用途,只要將相關感應配備裝在機器人上,就能用來測試水質。因此,教師也帶學生到附近的河道嘗試以機器人測試水質。
陳書維說:“校方獲得科學館的支持,開展鲈魚機器人的學習活動,由科學館的教育人員爲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我們希望通過這項學習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以有趣的方式認識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原理。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制作機器人時也學習如何與同學協作。”
參加挑戰賽的女皇道中學學生陳皓喆(14歲,中二)指出,他與組員以塑料水管制作“鲈魚”機器人時,得討論水管的長短,要爲水管鑽幾個洞等問題,讓它能浮在水中,以最快的方式抵達終點。
“當組員有不同的點子時,有時會出現分歧,我們學會如何相互協調,研究最有效的方法。我在制作過程中也對機械技術有更多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