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況報道
新加坡人口迅速老化,到了2030年,每四名新加坡人當中就有一人是65歲及以上的年長者。
爲應付老齡化社會的需求,衛生部增建療養院和日間樂齡護理中心及活動中心。
截至去年底,衛生部已把療養院床位增至1萬2000張,日間護理中心名額也增至3500個。
有了硬體設施並不足夠,衛生部屬下的護聯中心(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從前年起與社區護理夥伴緊密合作,
爲接送年長者前往醫療或社區服務機構,提供更便利的交通服務。
隨著應付人口老化的醫療和社區設施逐漸到位,護聯中心近年來開始與社會服務領域、社區夥伴及私人業者合作,爲年長者提供專車、德士,以及私召車的載送服務。同時,也爲使用輪椅的年長者增加專門載送他們的交通服務。
年長者若符合條件,可向樂齡助行基金(Senior’s Mobility and Enabling Fund)提出申請,資助他支付專車接送的費用。有了津貼,年長者無需因擔心出行費用或是缺乏交通選項而延誤治療或錯失參與社區活動的機會。數據顯示,樂齡助行基金自2013年推出以來已惠及超過9000人。
護聯中心樂齡看護服務發展署總監林偉群在回複《聯合早報》電郵詢問時,解釋了上述服務的重要性。
他說,虛弱的年長者一般都需要他人如看護的協助,或是用輪椅和拐杖等輔助工具才得以到處走動。他們多數住在家裏,除了平時上班、買菜,還得到診所或醫院複診等。
林偉群說:“具備四處走動的能力加強了年長者的心理健康素質,因爲這不僅讓他們維持活躍的生活,也保留了他們在生活中的獨立性。這對在家裏與社區好好生活和養老的年長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林偉群也指出,點對點(point to point)交通服務提供年長者及看護一個方便、安全和舒適的出行選項。而“對于那些需要醫療或其他護理服務而出行的年長者,當看護知道親人出行時得到妥善照顧,也會倍感安心。”
有鑒于此,護聯中心從前年開始與殘障人士福利協會(Handicaps Welfare Association)和Silveray Pte Ltd合作,以外包模式提供專門載送服務,接送行動不便的輪椅使用者。
新加坡紅十字會和Caring Fleets Services Limited也從今年起加入,使用小貨車接載年長者。
上述四家機構的貨車都裝有方便輪椅使用者上下車的裝備,司機也都知道該如何協助年長者上下車。
至于接送無需坐輪椅的年長者,護聯中心前年開始與康福德高合作在本地西部試行一個德士載送計劃,讓德士司機將需要樂齡護理的年長者載送到西部三家樂齡護理中心。
由于上述計劃取得正面成效,受惠的樂齡護理中心至今已增加至17家。今年,護聯中心也和優步(Uber)合作,透過旗下手機應用推出uberASSIST選項,讓受過訓練的司機爲輪椅使用者及年長者(包括患有失智症者)提供載送服務。uberASSIST和uberX采取同樣收費制。
善用社區資源完善交通服務
目前,有八成樂齡護理中心用自家的專車提供載送服務,其余兩成則透過外包給其他業者的專車、德士和私人出租車的服務接送年長者往返樂齡護理中心。
據悉,不同業者的交通服務收費各異。護聯中心在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沒有透露更多的收費詳情。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次長兼淡濱尼集選區議員馬炎慶受訪時指出,社區內其實還有挺多資源尚未完善運用,可探討如何更有效地把年長者的需求和交通服務供應進行配對。
馬炎慶建議:“區內有些退休人士或自由業者有汽車,或是開優步的車主,平時比較少用車。此時,就可善用車子,例如如果同座組屋有年長者要複診,我們就可以扮演牽線的角色,將車主和年長者聯系起來。”
荷蘭—武吉知馬集選區議員連榮華則建議善加利用社區內的義工網絡。
他以武吉班讓區內今年初剛開的新樂齡活動中心爲例說,該中心已召集到不少義工,下來可探討如何爲義工與爲年長者而設的交通服務牽線,以便提供人力方面的協助。
丹戎巴葛集選區議員祖安清心則認爲,對于有時需要交通服務接送去診療所或醫療機構複診的年長者而言,他們其實是可以考慮使用私召車。
但她認爲,並非所有年長者都懂得用手機應用召喚私召車,除非有看護能幫忙。因此她建議,應該設立一個共同熱線,讓行動不便的年長者可打熱線預訂他們所需要的交通服務。
“具備四處走動的能力加強了年長者的心理健康素質,這對在家裏與社區好好生活和養老的年長者是十分重要的。”
——護聯中心樂齡看護服務
發展署總監林偉群
個案1:
每周兩次乘專車去複健
“到這裏來,我很開心,要不然,每天在家很無聊,日子難過。”
過去一年來, 住在文禮一帶的馮月蓮(譯音,76歲)每周兩次會搭乘殘障人士福利協會提供的專車,前往協會旗下位于裕廊坊(Jurong Point)的複健中心進行兩小時的複建治療。
馮月蓮一年前在家中廁所跌倒後,背部和脊髓受傷,右邊手腳已經沒有以前那麽靈活。
她在新加坡中央醫院接受治療後,被轉往裕廊社區醫院進行複健,之後被引介到上述複健中心接受治療。
馮月蓮在家時可在女傭攙扶下到處走動,但出外就必須依靠輪椅。“如果沒有專車接送,我就很難來這裏複健。電召德士挺麻煩的。”專車每次可載送七至八名年長者。
馮月蓮表示,拇指的靈活度在進行物理治療後改善了不少,但腿部行動力依舊比較弱。因此,她必須在複健時通過上下樓梯的動作來加強行動力。
有了妥善的交通安排,除了可做複健,她還可以和中心內其他人聊天,生活也變得更充實。
個案2:
德士接送到看護中心
有空唱唱歌、看看報紙、聊聊天,70歲的張月妙生活多姿多彩,完全不像需要靠複健加強腿部肌肉的年長者。
去年,張月妙不慎跌倒,導致髋骨骨折,必須進行髋部關節替代手術(hip replacement)。這已是她四年內第二次跌倒,因此行動受到影響。
張月妙一開始是在聖路加樂齡關懷亞逸拉惹中心進行腿部複健,後來才轉到武吉知馬中心分行去。
雖然女兒安排她周一至周五到中心接受日間看護服務,但由于她無需拐杖也能慢慢行走,複健只需一周做一次。
在護聯中心、聖路加樂齡關懷武吉知馬中心和康福德高的合作下,康福德高的德士司機拉馬薩米(71歲)會在早晨6時50分前去接她和其他兩名年長者前往中心,約下午3時許再接她們回家。
活潑開朗的張月妙還和拉馬薩米成了朋友,每次碰面都會閑聊瑣事,相處十分融洽。
張月妙也會和中心的年長者一起聊天,閑來無事就翻翻報紙。“我有時還會唱卡拉OK,唱鄧麗君的歌曲呢。”她說,如果沒有德士接送服務,她還是會嘗試搭乘巴士前去中心,但目前這樣的安排讓女兒更放心。
東北與東南社理會
提供特別載送服務
本地兩個社區發展理事會——東北社理會和東南社理會分別推出救護車和專門載送年長者前往民衆俱樂部參加活動的交通服務,滿足不同年長群體不同的生活需求。
東北社理會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自2007年起開始推出的東北區救護車服務(Dedicated North East Ambulance,簡稱DNA)旨在爲坐輪椅或臥病在床的居民提供救護車載送服務,讓他們能去看診或洗腎。
東北區是個老化的社區,截至今年10月,東北區的人口總數爲88萬4773人,當中22萬2041人是55歲及以上的年長者。
社理會一般會進行招標,選出出價最理想的業者,派遣一輛救護車爲東北區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服務。東北社理會在計劃推出頭一年投入了三萬元資金,之後所需的營運資金則來自東北社理會籌集到的善款。一般上,社會服務中心(Social Service Office)和醫療社工會先進行評估,並將有需要上述服務的居民引介給東北社理會,再由社理會評估並決定哪些居民更需要這項服務。
有需要者一般必須在醫療門診三天前先跟業者預約,讓公司做出載送安排。需要前往政府醫療機構看診的居民可免費使用這項服務。而需要接送到洗腎中心的病患則須支付15元的共同承擔額(co-payment)。過去10年來,已有400名有特別需要的年長者從中受惠。
東南社理會交通服務
惠及實乞納私宅居民
另一方面,東南社理會則計劃在該社理會的“銀色藍圖計劃”(Silver Blueprint Programme)下,于明年推出“Siglap Silver Mobil”交通服務。
這項交通服務主要是爲了方便區內行動不便,或有被孤立風險的年長者參與實乞納民衆俱樂部的社區活動。
爲此,東南社理會特別改造了一輛小貨車,方便行動不便的年長者上下車。
在試驗推出初期,社理會希望實乞納私人住宅區的一萬名年長者率先踏出屋外參與社區活動,結交新朋友,更好地融入社區。
“我們希望年長者盡可能保持身心健康、保持活躍。”
資料來源/護聯中心、聖路加樂齡關懷中心、優步、康複德高
早報制圖/劉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