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緣
上世紀50年代,安溪會館衆先賢出錢出力,在牛車水鬧市購地興建四層樓的會所大廈。常務主席林清榮說,正是先賢們熱情、無私地付出,在黃金地段建起會所大廈,安溪會館才能有今天這般優渥的經濟條件,推展各種文化與福利活動。
邢谷一 報道
新加坡安溪會館在過去50年裏,有充裕的活動基金大力推展教育、文化與慈善活動,爲社會和同鄉做出貢獻,上世紀50年代衆先賢出錢出力在牛車水鬧市購地興建會所大廈,是一個主要成因。
安溪大廈樓高四層,在大坡熱鬧的新橋路與恭錫街交界處,占地4846平方英尺。打從60年代地面層店屋及二樓單位出租之後,租約不斷,租金源源而來,間接促使會務日漸蓬勃。
安溪會館常務主席林清榮說,1959年9月20日安溪大廈落成,是安溪會館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飲水思源,我們不能忘記當年無私捐助會館購地和興建會所大廈的各位先賢。”
他說:“正是先賢們熱情、無私地付出,在黃金地段建起會所大廈,安溪會館才能有今天這般優渥的經濟條件,推展各種文化與福利活動。他們的貢獻將永遠記載在安溪會館的史冊上。”
林清榮認爲,先賢出錢出力讓會館投資房地産,爲後輩推展會務創造有利的條件,“將來若有機會,執監委會也會考慮仿效先賢投資房地産,使會館具有更好的經濟條件,永續長存。”
以情理制定合理租金
榮譽主席兼會務顧問劉國華說:“安溪會館作爲安溪大廈的業主,公平合理對待租戶,當租戶經營條件好的時候,會館會酌情調整租金,遇到市場情況轉壞,會館也願意酌情將租金調低。”
他說:“我們和租戶有著共生關系,視他們爲合作夥伴。他們願意長久租用我們的店面和樓層做生意,意味我們能長久取得租金收入,憑著這個合情合理的原則,從60年代起,我們的租戶大多租賃到現在。”
他指出,安溪大廈地面層側邊“五腳基”小雜貨攤,就是會館以情理制定合理租金的一個例子。這個由印族攤主經營了五六十年的小雜貨攤,現在已成爲本地一個罕見的街頭景象。
每年發給會員子女
逾3萬5000元獎助學金
常務委員蔡金華說,安溪會館注重會員子女教育,每年發出大學、理工學院、工藝教育學院、中學與小學獎助學金,總額超過3萬5000元。
“會館也代已故常務委員高新平設立的‘三德慈善基金會’,頒發‘安溪會館高新平大學助學金’,每年可頒發的助學金總預算額爲2萬余元。”
高新平大學助學金資助低收入安溪會館會員子女升大學,申請者由安溪會館代爲選出,並由三德慈善基金會評審決定,獲選者每年可得助學金3000元。
提起支持慈善與福利團體的籌款運動,常務委員李瑞慶說,會館在過去幾年撥款支持了廣惠肇留醫院、華社自助理事會、仁慈醫院、同濟醫院、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等福利機構。
此外,會館也贊助諸如“春到河畔”“濱海花月慶中秋”、閩屬會館聯辦的“新加坡福建文化節”等社區活動,派出合唱團參加國際華文合唱節、古筝組參加宗鄉總會的“鄉情鄉韻”音樂晚會,以及贊助湘靈音樂社南音演出等。
他說:“我們不時應邀組團參加在安溪縣城、馬來西亞各州、印度尼西亞、香港、緬甸等地安溪鄉團的周年慶典,本月5日至6日第10屆世界安溪鄉親聯誼大會在安溪縣城舉行,我們也會組團參加。”
常務委員張雙洲指出,本地閩南人口中,安溪人的比率較高,一些同鄉因爲年邁、患病和意外等原因,生活上需要幫助,會館在春節前都不忘給他們派發度歲金慰問。
他說:“低收入的安溪會員、會員直系親屬、非會員安溪鄉親,以及住在新加坡麻風病救濟之家(Silra Home)的30多名治愈病患,共有約120人,近年會館每年至少都派發8000多元度歲金。”
總務楊雲仲指出,安溪會館的聚餐會是另一個有特色的傳統,那就是每月的第一個星期日中午,會館都會安排安溪特色佳肴,供參加的會員享用。
每月聚餐會傳承近60年
他說:“聚餐會的目的是爲聯系鄉情,大家相互宴請和交流,感情無形中就變得越來越深厚。聚餐會自安溪大廈落成之後不久就舉辦,到現在已接近60年,從不間斷。”
聚餐會的會員共有160人,由康樂主任分配,每次由11個會員做東,負責安排宴席,宴請其他會員免費用餐,做東者也可邀請一兩名朋友前來同享。
三家安溪菜席館:品食、合祥和建發,輪流承辦聚餐會。有趣的是會員幾乎百吃不厭,每次都有約百人出席,大家圍坐10個大圓桌旁,一邊吃著家鄉菜,一邊談笑風生,其樂融融。
下周二雙慶晚宴料有1500人出席
安溪會館將于本月12日(星期二)在來福士城費爾蒙酒店宴會大廳舉辦盛大晚宴,慶祝成立95周年暨互助部成立68周年聯歡晚宴,估計到時將有1500人參加。
雙慶晚宴邀請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擔任主賓,國外安溪同鄉會代表,包括中國、台灣、香港、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的安溪鄉親,共計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