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世界上這樣地域狹小且十分富有的國家有很多,比如爲全世界所稱頌的北歐五國,那裏是出了名的高福利。
甚至還有人認爲,它們已經提前進入了”共産主義社會”。除了歐洲外,中東的以色列也是很好的代表。身處異族包圍之中,身陷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的囹吾之內,依舊發展得蓬勃旺盛。
(一)、搖曳無所依,華人當自強
在亞洲也有許多地域狹小但經濟實力異常雄厚的代表,比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亞洲四小龍”,它們分別是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還有新加坡。
韓國與中國同屬于東亞文化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而香港與台灣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是中國的一部分。最後一個新加坡,那裏生活著大量的華人,多以廣東與福建人爲主,他們都是在戰亂時期下南洋謀求生機,敢闖敢做的人物。那麽,接下來就聊聊新加坡的獨立建國史。
新加坡最早與馬來西亞同屬于一個名爲馬來亞的國家,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來福士于1819年登上了新加坡,開始對這裏進行殖民統治。直到1867年新加坡正式升級爲不列顛的海峽殖民地,被譽爲”王冠上的明珠”。可見,英國人對此地極爲重視。
新加坡緊挨著馬六甲海峽,這裏是東西方海上交彙的咽喉要道,二戰爆發以後日本人對新加坡窮追猛打,終于在1942年將新加坡占爲己有並更名爲”昭南島”。當然日本人只統治了三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以其戰敗告終。
1945年英國人重新掌握了對新加坡的控制,不過此時當地的居民與戰前的想法産生了極大 大不同。首先,不列顛說新加坡是自己的殖民地,卻並未履行好保護義務;其次,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地都開始掀起了反對殖民統治的浪潮。因此,新加坡人也覺得自己是時候脫英自立。
在倫敦有過留學經曆的華人李光耀,一直在爲新加坡的獨立積極的積極的努力著。終于在1959年,英國決議對新加坡放任自流。而當地的國土面積只有七百二十四平方公裏,甚至都不如果敢領土大。而且周遭都是海水環抱,根本沒有可用的飲水資源和發展空間。
因此李光耀決議與馬來西亞成立聯合政府,不過雙方自1961年合並以後就矛盾不斷。馬來西亞認爲新加坡就是自己的一個”附屬國”,有什麽資格在這裏頤指氣使的要求平等。而李光耀則覺得自己是一國領袖,不該看著國民受到不公平待遇。
四年以後,馬來西亞心一橫就將新加坡踢了出去,它打算看這個彈丸小國的熱鬧,看看新加坡沒了自己提供資源和能源還能活多久,看看李光耀該如何拿著這點地方遊走于國際之間。
不過現實令馬來西亞大失所望,在李光耀的努力下,新加坡發展的愈來愈好,終于在八十年代跻身到了四小龍之列。
(二)、從未歸屬,何談回歸?
1965年的確是李光耀與新加坡最難過的一年,新加坡獨立後,沒有了馬來西亞,他們不知該何去何從,也不知該依附誰。所以,李光耀只能宵衣旰食的埋頭苦幹,他廢除了漢語的主導地位,敞開懷抱迎接西方的投資。在賺到錢以後,再從馬來西亞買水買資源。
許多人不禁疑問,1965年新加坡正處危急存亡之際,爲何沒有回歸祖國,也就是中國呢?的確,新加坡的華裔人口占到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目前仍然處于遞增狀態。而且,領導層也大都是華人組成。
旁人不說,就說李光耀他曾經在回憶錄中寫道:”根據曾祖父在中國故鄉所蓋的一座房子後面的墓碑碑文記載,他于1846年誕生在廣東省大埔縣唐溪村”,可見新加坡國父本人就是華裔客家人的後代。
不過,關于回歸祖國這個問題本身就有些錯誤。因爲新加坡從來就沒有歸屬于中國曆史上的任何一個王朝統治,也沒有歸屬過北洋政府或者國民政府或者新中國。只是當地的華裔人口占的比較多,且地位很高而已。
這只能說明,當年逃難下南洋的人很多,是新加坡爲華人提供了一個容身之地,而不是這裏屬于中國而被分割。因此,不能說華人多就是中國的土地,”回歸”一詞用的很不正確。將回歸換成”選擇”或者”依附”更爲妥帖一些。
那麽,下面就來分析一下新加坡在1965年爲什麽不選擇依附中國?
首先,當時的中國局勢有些不明朗。那一年國內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時之間人人自危。顯然在此時擁抱中國,並非一個明智之舉,可能也會殃及到遙遠的新加坡,如此一來有些得不償失。
同時,中國在幾年前剛剛結束了”自然災害”,在那些年裏,中國有許多人因爲饑餓而亡,新加坡並不認爲中國能拿出錢來供養自己。
1965年中美的關系還沒有得到緩解,中蘇關系也開始變得僵化,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搖搖欲墜,手中沒有那麽多的外彙去支援新加坡,新加坡必定會淪爲衆矢之的,美英等國絕不會允許中國的觸手延伸到馬六甲海峽附近,它們定會或親自下場或借馬來西亞之手制裁新加坡。
當時的中國一沒錢二沒勢,且國內還一片肅殺的風氣,新加坡絕對不敢選擇中國。爲了擺脫自己華人身份的影響,爲了吸引到西方國家的投資,李光耀非但沒有與自己的祖國建立密切聯系,還想方設法的與中國撇清關系。
當然,從他曾祖父那一代就已經移民到了南洋,他本人對中國大陸沒有什麽特別的感情,也沒有生活在新中國的統治之下。“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李光耀這麽做雖然傷害了許多大陸同胞的感情,倒也無可厚非。
(三)、遙不可及,獨木難支
其次,則是有心無力。倘若新加坡向中國示好,並以全民公投的形式加入中國,那它周邊的國家定將它視作眼中釘肉中刺。
遠的不說就,說馬來西亞,只要新加坡開始與中國走的密切,必定會對新加坡斷電斷水,如此一來新加坡幾百萬國民的生活就成了問題。國內民衆的反抗情緒也會大幅度的增加,李光耀也就離著下台不遠了。
即使中國接納了新加坡,但兩者相距甚遠。而當時的中國不可能對新加坡提供物資支援,首先是自己沒有,其次是有也去不了。
首先是走水路,當時中國的艦艇都十分落後,而美國的第七艦隊就在太平洋海域,屆時它們定會封鎖中國的南海,令中國與新加坡首尾不能相連。
其次是用航空路線,當年的中國根本沒有體量龐大的運輸機,無法穿越南海給新加坡送去物資。即使有,也會被強大的美國空軍所堵截。即使沖破了他們的圍堵,能帶過去的東西也寥寥無幾。
因此,不與中國走近,是李光耀和新加坡權衡利弊以後的結果。假使李光耀心中有家國情懷,現實情況也容不得他這麽做。
再次,會激起國內民衆的反抗情緒。要知道新加坡並非是只有華人,還有一定數量的馬來人、印度人和少量的英國人。如果加入中國,這些民族定當不會同意。其實即使是華人,也不一定同意。
他們對當時的中國雖然有所了解但有些片面,認爲中國固步自封,可能會將那些肅殺的風氣引入到新加坡。而馬來人或者印度人就更不會贊同了,他們又不是華人,對中國大陸也沒有什麽故土情懷。對于這些人而言,加入中國還不如重回馬來西亞。
同時英國人雖然從新加坡撤軍了,不過在其統治內部勢力依舊很大。馬來西亞也正是看在英國人的面子上,才沒有對新加坡趕盡殺絕。若是新加坡要加入中國,英國與美國必定不會同意。到時候新加坡真的成了內憂外患的孤家寡人。
那麽,現在中國與新加坡的關系如何呢?普通的中國人該如何看待新加坡呢?
首先,不論是中國還是新加坡,都是兩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並不應該因爲新加坡的華人占據了大多數,就將這裏視作是中國的領土,兩國的關系一直都是和平共處且在近年來關系一直都在逐步升溫。當年關于台灣省問題的會晤,也是在新加坡舉行。
因此,可以將其看作友邦,但不能看成是自己的領土。其次,不應讓極端化的民族主義,讓自己變成”愛國賊”。近代的中國的確遭受過淩辱,但現在已經強大起來了,不該再同以往那般怨天尤人,也不該像魯迅筆下的阿Q那般保持著精神勝利法而不自知。
對于新加坡你有什麽看法?快來和大家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