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論市
作爲EC買家,房價上揚帶來更重房貸負擔,他們必須更謹慎評估自身財務能力,在期望與能力範圍之間求取平衡。不要因爲EC可能帶來增值潛能貿然買房,否則市場風向一轉,就真成了負擔不了,又賣不出房子的“夾心層”了。
本地樓市火熱,近來土地競標價格高漲,已令一些房地産分析師習以爲常。然而,榜鵝蘇芒徑(Sumang Walk)執行共管公寓地段的招標結果,仍讓不少分析師嘩然。
根據建屋發展局公布的競標結果,該地段最高競標者爲城市發展(CDL)子公司和聯營公司組成的財團,開出競標價爲5億零937萬元或相當于容積率每平方英尺583元。
這個標價不僅打破裕廊執行共管公寓(Executive Condominium,簡稱EC)項目Lake Life的地價紀錄419元,也比後者高出近四成。
更重要的是,這個地價已接近,甚至超越一些大衆私宅的地價。
以該地區附近的99年地契私宅項目峰景苑(High Park Residences)爲例,發展商集永隆發展是在2014年以相當于容積率每平方英尺438元和448元的價格,標得兩幅發展地段。
去年推出的翠林苑(Parc Botannia),發展商星控股與偉合控股當時標中的地價爲517元。
然而,城市發展開出的競標價,卻比這些私宅地段還高。
集體出售熱潮帶動EC市場
不單是城市發展的競標價“牛氣沖天”,此次競標活動共17方參與,所有競標者開出的價格都打破Lake Life的紀錄。這說明發展商似乎達成了新共識,即EC價格將高漲。
EC價格的上揚,其實早有迹可循。
政府過去一年多來減少EC地段,造成EC供應短缺,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EC價格自然上揚。
去年只有兩個新EC項目——Hundred Palms和蔡厝港的悅心雅軒(iNz Residence)。前者推出七小時便銷售一空,創下近年來銷售紀錄;後者也已幾乎售罄,顯示EC市場的強勁需求。
此外,最近集體出售熱潮也帶動EC市場,估計不少現金充足的買家都進場購買EC。
欣樂國際數據顯示,去年尺價最貴的EC單位是盛港的The Topiary,達到887元;Hundred Palms則以842元的尺價排在第二。
隨著蘇芒徑競標價創新高,不少分析師預測,蘇芒徑發展的EC項目,銷售尺價會突破1000元大關。這將帶動接下來的EC價格高漲約兩成,更多EC單位價格將超過百萬元。
EC還有存在意義嗎?
EC其實是新加坡獨特的住宅類型。它混合了組屋與私宅特點,主要是滿足那些無法負擔私人公寓的“夾心層”家庭。
這批中産階級家庭,家庭總收入超過購買組屋的頂限,但又無法負擔得起私人公寓,EC正好能滿足這些家庭的需求。
目前,申請者每月家庭收入頂限爲1萬4000元。另外,政府也爲首次購屋者提供高達3萬元的房屋津貼。
可以說,EC是個政府“資助”的“私人公寓”,讓夾心層圓了擁有私宅的夢想。
一般而言,首次購屋者負擔得起售價80萬元左右的EC,如果他們要購買超過百萬元的EC,他們必須有很多積蓄,或獲得家人的資助。
2012年,EC市場掀起一股瘋狂熱潮,全年賣出4000多個單位,並出現叫價超過200萬元的超級EC單位。
當時,這些超高價EC引起許多爭議,人們開始質疑EC是滿足夾心層需求,還是拿納稅人的錢去津貼有錢人呢?
如今,過百萬元的EC將變成常態,EC價格預料會漲至夾心階層無法負擔得起的水平。這令人不禁要再次問:EC還有存在意義嗎?
EC是私宅市場降溫工具
事實上,EC具有重要社會功能,如同一般組屋、公寓式組屋和私人組屋(DBSS)一樣,滿足不同階層或住房需求的買家。
從市場角度來看,EC也有調節私宅市場的作用,是私宅市場的“降溫”工具。
EC價格走低,可抑制私宅價格漲幅;EC價格走高,連帶會刺激私宅價格上揚。
解鈴還須系鈴人,EC價格高漲問題終究得從政府售地計劃(GLS)著手,因爲這是發展商取得EC地段的唯一來源。
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政府售地計劃正選名單中的EC地段僅兩幅,即每年一幅EC地段。從EC強勁需求來看,這供應量顯然是不足夠的。
政府或許應考慮調整EC供應,不然以“每年一幅EC地段”的頻率,EC價格必然超越夾心層的能力範圍。
當然,作爲EC買家,房價上揚帶來更重房貸負擔,他們必須更謹慎評估自身財務能力,在期望與能力範圍之間求取平衡。不要因爲EC可能帶來增值潛能而貿然買房,否則市場風向一轉,他們就真成了負擔不了,又賣不出房子的“夾心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