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世界各地的外科醫生通過在病人胃部置入氣球、綁胃、袖式切除和胃繞道等方式縮胃。其中,袖式切除術相對簡單、長期副作用較少,對發育中的青少年的營養吸收影響也較小,因此比較適合年輕病人。
楊萌 報道
隨著癡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有的還不到20歲就得動縮胃手術減重,最年輕的只有16歲。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自2010年開始,爲大約20名青少年病人動了袖式胃切除手術(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把多達八成的胃部切掉,減少食量,並通過一整套計劃管理體重。這些年輕病人占所有動縮胃手術病人的10%。他們當中,動手術時最年輕的只有16歲,有一人前去求醫時甚至只有12歲。
一般來說,只有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超過32.5,同時患有相關嚴重病症如糖尿病、高血壓或睡眠窒息症等才能動縮胃手術。
這些年來,世界各地的外科醫生通過在病人胃部置入氣球、綁胃、袖式切除和胃繞道等方式縮胃。其中,袖式切除術相對簡單、長期副作用較少,對發育中的青少年的營養吸收影響也較小,因此比較適合年輕病人。
國大作爲本地專門爲年輕病人做縮胃手術的中心,所有年輕病人都是動袖式切除術。
國大針對13名在2010年至2014年間動了手術的年輕病人進行追蹤研究,他們有八男五女,當中六人是華人。他們第一次看病時平均年齡只有19歲,大多喜歡“垃圾食品”,包括高熱量飲料、糖果、零食和油炸食品,過半有家庭肥胖史,嘗試過各種減肥方法都不見效。
有五人在手術後一年完成追蹤調查,平均體重從術前的133.6公斤銳減到94.1公斤,平均甩掉近40公斤。其中,有人減掉高達58公斤。另外,他們的身體脂肪率降低了,新陳代謝率有所增加。三名原本有糖尿病的病人中,有兩人手術後停止服用糖尿病藥物。
家人習慣也須改變
這份研究發表在2月份的《新加坡醫藥期刊》。國大醫院減重管理外科中心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阿西姆(Asim Shabbir)解釋,跟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病人年紀還小,可能不太明白癡肥的嚴重性和手術意味著什麽,因此醫生不會一開始就建議病人動手術,而是會跟進一陣子,如果其他減肥方法都行不通,才會考慮動刀。
他也強調,手術並非一勞永逸,它只能解決20%的問題,另外80%還得靠病人的毅力,以及整個家庭習慣須做出改變。
他曾看過一名小病人,來求醫時父母還帶著兩盤飯餵他吃。另一方面,他也看過病人原本連巴士站都不願意走去,但瘦下來後卻能跑馬拉松。
手術後“飯桶”變瘦男
他說:“如果病人動了手術後繼續狂吃,母親或女傭也繼續煮不健康的食物或整家人仍然吃漢堡包,那就沒什麽用。”
27歲的華族男生本傑明(假名,待業)從小學開始吃日本餐後,就瘋狂愛上壽司和米飯,一次過可以吃下高高一疊的壽司,被父母戲稱爲“飯桶”。他身高1米72,當兵時體重足足有122公斤,因爲不能運動只能在軍中當文員,連加大碼XXL的衣服也要專門到女皇鎮購物中心才買得到,因爲那裏的衣服便宜又大號。
他的父母在報紙上讀到縮胃手術的新聞後,勸他試一試,他原本也半信半疑,不過還是在2013年趁退伍之前,到國大醫院動了袖式胃切除手術。
他還記得,手術後休養不到一個星期出院,第一個月只能喝流質食物如果汁和美祿(Milo)。
手術後,他第一個月就減了20公斤,之後體重繼續往下掉,再加上在兵營裏打羽毛球,一度瘦得只有63公斤。
“第一年我的食量很小,原本能一次過吃下五個漢堡包,手術後只吃三口就飽了,再吃就會吐。朋友們約我出來吃飯,我就只能吃一點點。我也一度不再吃自助餐,因爲根本不劃算。”
這一兩年,他的食量漸漸恢複正常,體重升到68公斤。他現在多吃肉和蔬菜,少吃澱粉。他不願公開樣貌,受訪時身穿貼身T恤和牛仔褲,根本看不出曾經是個“重量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