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商對本地房地産市場的走向,喜憂參半。喜的是,去年3月政府放寬賣方印花稅後,本地房地産市場擺脫了四年來的頹勢。私宅銷售量以及房價攀升,而接下來兩三年的行情繼續看漲。憂的是,房價上升可能導致政府推出更嚴厲的降溫措施,而集體出售熱潮可能使未來的私宅供應過剩。
因此,不少發展商都盡快搶先推出房地産項目,以免夜長夢多。
在最近召開的股東大會上,樂斯太平洋(Roxy Pacific)執行主席兼總裁張豐霖指出,公司搶先其他發展商填補土地庫,在本地買了10幅發展地段。它將打鐵趁熱,在今年推出八個項目,而另外兩個項目將趕在明年推出。
張豐霖擔心,市區重建局的私宅價格指數若在今年上升至10%,政府可能會出手幹預。在今年第一季,私宅價格指數上升3.1%。
豪利控股(Oxley)是另一個熱衷于搶占先機的發展商。公司執行主席兼總裁陳積光指出,房地産市場上升周期一般只持續幾年的時間,發展商必須抓緊機會。豪利今年准備在本地推出11個私宅項目,總共約3800個單位。
盡管發展商擔心政府出台新的降溫措施以及私宅的未來供應過剩,但是他們還是通過政府售地計劃或集體出售,高價搶地。去年全年,共有28個私宅項目以集體出售方式成交,總值約83億元。今年第一季,成交的集體出售私宅項目多達17個,總成交額已超過58億元。
房地産市場進入上升周期
此外,集體出售項目的成交金額越來越大,而更多的大型發展商也進場競標。最近,國浩房地産(GuocoLand)和新加坡豐隆集團組成的合資企業以9.8億元買下太平洋大廈,是本地10年來金額最大宗的集體出售交易。上個星期,仁恒置地(Yanlord Land)牽頭的財團以9.07億元奪得金香園 (Tulip Garden),比業主的要價高出20%。這也是仁恒置地首次進軍本地的房地産市場。
集體出售熱潮及私宅價格指數顯示,房地産市場進入了上升周期。
房地産買家的積壓需求,推動了私宅價格上漲,而私宅價格上升刺激了發展商對土地的殷切需求。此外,發展商高價搶地推高集體出售項目的成交價,並帶動周邊房地産的價格,而這又倒回來推高新私宅的售價。
在發展商及房地産經紀的哄擡下,潛在買家擔心私宅價格只漲不跌而蜂擁進場。當越多人購買,市場就越樂觀,並鼓勵更多人加入買房的行列。對于發展商而言,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然而,對于買房者而言,私宅面積越建越小,而尺價越喊越高。同時,房價上漲超越了租金上漲的速度,租金回報率受到擠壓。此外,私宅供應激增,可能導致未來的空置率提高,從而進一步壓低租金及私宅轉售價,形成惡性循環。
其實,新加坡房地産聯合交易網的統計顯示,今年3月份的私宅租金年比微升0.2%,但與2013年1月的高峰期相比較,租金則下跌了18.9%。同期,組屋的租金年比下跌2.4%,而比2013年8月的高峰期則下跌15.6%。
組屋與私宅環環相扣,相互影響。建屋局的組屋轉售價格指數五年來連續下跌,值得投資者關注。
另一方面,集體出售項目重新發展後,將在兩三年後使私宅供應激增。一般上,在集體出售項目重新發展後,新公寓的數量將比原有的多出三倍。例如,仁恒置地牽頭買下的金香園,共有162個單位,但它表示,這塊地可建670個單位。
除了新私宅供應量增加,房貸利率看漲以及外來人口政策收緊,都將影響租金回報率。在這個情況下,私宅價格的漲勢與租金回報率背道而馳的現象,能持續多久?
房地産分析師普遍認爲,市場情緒轉好以及集體出售的屋主尋找替代房屋,將支撐新私宅價格繼續紅火兩三年。在市區重建局公布第一季私宅價格指數後,他們紛紛調高全年私宅價格的預測,從原本的3%至8%的漲幅上調到7%至15%。雖然私宅價格繼續上漲可能導致政府出手幹預,但他們認爲目前還是言之過早。
然而,發展商不敢掉以輕心,盡快推出房地産項目。這猶如搶椅子遊戲一樣,大家都避免在音樂停止時,找不到位子而出局。
音樂是否會戛然而止,或是持續播放三年?這是發展商、買房者以及股民關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