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觀察
何惜薇
在回答代議士在國會裏提出的種種問題時,擔任政治職務者常會引用數據加以說明,包括指出涉及的人數占比小,以突顯問題並不棘手。
在昨天缺少火花的國會會議中,這樣的做法愈發顯著。不論是提早辍學、違法短期出租組屋,或者無法從電梯翻新計劃中受惠的人,嚴格來說都是少數。但教人欣慰的是,擔任政治職務者沒有因爲各種現象不太普遍,而罔顧受影響者的處境。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兼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李智陞回答議員方榮發(後港區)的口頭詢問時透露,在政府售出的組屋單位中,只有1%沒有能停在各樓層的電梯,目前有150座組屋不能參加電梯翻新計劃。這些組屋若進行電梯翻新,涉及的成本會很龐大,而要求居民負擔部分成本恐怕會導致他們陷入經濟困境。
李智陞並沒忽略是否翻新電梯須由居民投票,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意味著,一旦通過翻新計劃,不贊成的居民還是得承擔翻新成本。
基于這些考量,他指出建屋發展局會按照個別情況,評估如何協助需要有直達電梯的個案。
很多時候,要通過特定計劃會遵循80-20的法則。但對議員李美花(義順集選區)而言,這不一定合理。她問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爲何公寓屋主未來若要合法提供按日計費的短租民宿服務,可能須事先征得整棟樓80%屋主的支持,而不是規定應征得100%支持。
李美花顯然明白,就算大多數屋主會歡迎短租服務來推高長期出租的租金,甚至是房子在二手市場出售的價格,但有不少人更重視安全和隱私,不願經常有陌生人進出住房範圍。
少數人與多數人的拉鋸在國會辯論“我們未來的教育”動議時,同樣浮出台面。
議員瑪贊(裕廊集選區)的兒子患有唐氏綜合症。她敦促檢討現有教育制度,確保社會能平等看待特殊需要者,雖然她也意識到許多國人是務實主義者。“務實主義者可能會說,期望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和資金來滿足社區內一小部分人的需求是不合理的。但我相信大家會同意讓教育制度更具包容性,對整體新加坡會帶來巨大好處。”
別的不說,從小學會包容他人,個人更能擁抱多元性,也更有同理心。
難能可貴的是,我國教育制度多年來貫徹“保底不封頂”的原則,不會爲了縮小表現最強和最弱者之前的差距,而要求最強的少數人放慢或不再自我突破,而是致力于提升更多在底層的弱者。
教育部長王乙康就說,教育部把最多的資源撥給裕峰中學、雲錦中學、北爍學校和聖升明徑學校四所專校,其次是普通(工藝)和普通(學術)源流學生,然後才是其他學校和其他源流的學生。
國會議長陳川仁在多名議員就動議發言後,抛出兩個問題讓大家思考:個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老師是誰、最重要的學校是哪一所?
王乙康毫無意外地說是家長和家庭。體障的官委議員謝邕邕則強調作爲跟別人不同的少數者的艱難之處,哽咽地感謝她所就讀學校的教師從來沒有認爲她比不上其他孩子,她不交功課或太叽喳時,還是要受罰。
陳川仁這時巧妙地插嘴,促謝邕邕速速結束發言,並表示這點跟其他議員沒兩樣,引起國會哄堂,陳川仁幽默體現一視同仁的方式,讓謝邕邕也破涕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