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況報道
黃偉曼
黃小芳
增加社會流動、創造平等未來,是現代社會努力的方向。然而‘平等’或‘不平等’,是否僅能以經濟層面來定義,這本身就是個大疑問。‘平等’與否,似乎是基于比較而來?‘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資源不匮乏的新加坡社會,是不是最難處理的問題?我們走進五個家庭,探討社會中下層人家如何在一個我們致力于打造人人平等的社會裏力爭上遊,在‘需求’與‘奢求’間做各種看似矛盾、實則艱難的抉擇。
賴秀君坐在五房式組屋的客廳受訪,一旁是簡約的歐式吊燈,背後是精心設計的半開放式房間。她4歲的小兒子和6歲的二女兒在房裏兩台電腦屏幕前看卡通片,72歲的父親有女傭照料。
這是許多中産階級新加坡人再熟悉不過的生活場景,但對賴秀君(38歲,行政員)而言,她小時候根本無法想象,自己能過上這般“富裕生活”。
這是一個低收入家庭如何躍升爲小康之家的故事。
1993年,13歲的賴秀君和哥哥一人扛著一個箱子,在炎炎烈日下徒步把舊家的物品,搬到一公裏外的新家。對瘦削的她而言,箱子十分沉重,但她的腳步格外輕盈——因爲他們一家人終于要搬離住了八年的一房式租賃組屋,擁有屬于自己的三房式單位。
新房子是賴秀君當家具工匠的父親省吃儉用、幾乎掏空積蓄買下的。也因爲沒有錢請人搬運物品和裝修房子,她清楚記得那時候每天放學後,自己和哥哥就當起“臨時搬運工”,把一個個箱子從宏茂橋8道搬到宏茂橋10道,粉刷屋子也花了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
晃眼25年,如今賴秀君已爲人母,也有能力給辛勞養大她的父親過上好生活,一家人住在宏茂橋中心。
從一房式租賃組屋單位到五房式的“幸福安樂窩”,賴秀君和家人的經曆是我們最熟悉、最典型的“新加坡故事”,卻也是一些還困在底層的低收入家庭覺得遙不可及的夢想。
這次我們走訪宏茂橋、大巴窯、紅山、加冷和義順五個組屋鄰裏,在所收集到的故事中,“搬家”是最常出現的主題。不過,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處于一種向上流動的狀態,有一些家庭好不容易找到突破口,卻才發現前方是更大的挑戰,終點線看似越來越遠。
不管孩子未來能否成爲有錢人,最重要的是他們要快樂。
——賴秀君(38歲,行政員)從租賃組屋到擁屋,向上提升的路並非一步到位。如今已爲人妻人母,她認爲重要的不是把孩子推向更高的階級,而是讓他們快樂成長。
圓夢的旅途 障礙總重重
在紅山一個40多平方公尺的二房式單位內,拉曼·拉斯曼(52歲,活動執行員)的大兒子沙基爾·祖菲裏跪坐在客廳的地鋪上,咬著奶嘴,不停晃動身體。地鐵軌道不時傳來震耳欲聾的響聲,但沒有列車經過的時候,拉曼的家顯得格外靜谧,只聽見祖菲裏手上那台平板電腦,循環播放著他最愛的班尼兒童節目(Barney and Friends)。 一看到熟悉的橋段時,不會說話的祖菲裏也會興奮地發出“嗚嗚”的叫聲。
祖菲裏患有癫痫症和後腦淤血等先天疾病,智力和體能發展遲緩,衣食住行都需要家人照料。弟弟沙基爾·祖海裏今年10歲,小祖菲裏一歲卻已比他高大;他也開始分擔照顧哥哥的責任,客廳裏一張單薄的地鋪,是他替哥哥端水、餵零食的地方,也是兄弟倆晚上相擁入睡的床。
兩個孩子,一個是拉曼希望的寄托,一個是他放不下的負擔。他們一家人從2004年起住在直落布蘭雅的一房式租賃組屋,漫漫10年,拉曼在酒吧打雜,一直沒有穩定收入,直到後來在聖淘沙找到活動執行員的工作,轉爲全職員工後,他才跨越人生中第一道關卡,順利搬進二房式組屋。
然而,對拉曼而言,這是一場和時間的跨欄賽跑。像我們在采訪過程中碰到許多的低收入家庭一樣,家裏一旦有人被疾病纏身,那就猶如一顆定時炸彈;拉曼的妻子患有糖尿病,每天得注射胰島素和吃藥控制血糖,妻兒每三個月達數百元的醫藥費由政府資助,但拉曼擔心,如果月薪增加,超越政府設下的頂限,他有可能得自己承擔這筆費用。
目前住在租賃組屋單位的新加坡家庭約6萬戶;共有1000多戶家庭在2017年成功搬離租賃組屋,數字比2013年的約500人,多出近一倍,而政府也有各項措施,幫助低收入家庭改善生活。對拉曼來說,有能力擁屋的人,都是“受老天眷顧的人生勝利組”,房子的提升因此成爲他最直接的夢想。他預計再過三年有足夠的公積金儲蓄,可支付一個三房式轉售組屋單位的首期款項。
但在接近下一個人生轉捩點時,拉曼有點躊躇不前了。尤其考慮到家裏的負擔,他覺得圓夢的旅途一定障礙重重。“無論再怎麽想搬家,以現在的狀況,我就算有錢也不敢踏出那一步。”
我不求大富大貴,唯一的心願是擁有一個三房式組屋單位,讓孩子有屬于自己的房間,不必睡客廳。
——拉曼·拉斯曼(52歲,活動執行員)相信,教育是孩子擺脫貧困生活的唯一途徑。
五個組屋區、 戶家庭。新聞中心記者黃偉曼和黃小芳,在過去半年裏,敲開一些小康以及生活在水平線下家庭的大門,探討這些日子以來人們議論的社會之不平等問題。處在社會底層意味著什麽?過上好日子是一種什麽景象?中産階級面對夾心之苦?改善生活遙不可及?你們、我們、他們,有什麽不一樣?記者深入采訪其中五戶人家,通過平面專題、網絡長篇報道以及視頻多元平台,抽絲剝繭呈現‘不平等’的面貌。
不一樣的躍升
“孩子不一定要成龍成鳳,開心最重要”
■ 焦點人物:賴秀君 (38歲,行政員)
■ 家庭情況:丈夫、三子女、父親一家六口
■ 居所 :
·一房式租賃組屋(1985年左右,與父親和哥哥一家三口同住)
·三房式組屋(1993年)
·五房式組屋(目前)
不一樣的終點線
“兒子,你要過得比我好”
■ 焦點人物:拉曼·拉斯曼(52歲,活動執行員)
■ 家庭情況:一家四口,大兒子患影響智力和體能發展先天疾病
■ 居所 :二房式租賃組屋
點擊閱讀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