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燕是國民融合理事會主席。她指出,今年適逢新加坡開埠200年,慶祝之余,也是時候反思本地社會至今如何能成功保留各自文化的同時,橫跨當中的差異。
國民融合理事會成立10周年之際,展開系列公共對話會,以了解人們的實在需求和征詢新點子,提升國人與外國人的互動與關系,打造更融洽的社會。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昨天(4月6日)在“共融齊樂”(Harmony Xtravaganza 2019)演出上致辭時說,今年適逢新加坡開埠200年,慶祝之余,也是時候反思本地社會至今如何能成功保留各自文化的同時,橫跨當中的差異。
傅海燕也是國民融合理事會主席。她指出,很多國家采取的方針是,主導的族群會要求新來的成員融入他們的文化、語言和宗教等。又或者,各別群體遠離彼此,互相不往來。
“只有在新加坡,我們實行這個獨特的方程式。每個人都能學習自己的語言,選擇自己的信仰,慶祝自己的節日,並對自己文化感到驕傲的同時,不忘尊重他人。”
傅海燕強調,這份自由不應被當成理所當然。
她提到,不少群體因全球化和科技發展被分裂。“科技顛覆了經濟,很多人因此失去工作,技能也變得過時。失落感容易促成‘我們與他們’的想法,認爲是新人的到來導致自己的工作變得多余。我們就是在極力對抗這樣的斷層線。”
傅海燕也提醒,網絡假信息正在挑撥我國多元種族、多元民族的社會,如果不加管制,情況或難以控制。
“大家對假信息和歧視性言論持反對立場是重要的……如果不受控制,它將成爲一種常態,大家會以爲這麽說沒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
她透露,國民融合理事會(National Integration Council)下來將展開系列公共對話會,加深與利益相關者的交流,協助不同夥伴之間有更多合作,以加強個人與機構在建立和諧社會所扮演的角色。
對話會上,社區和企業領袖會分享他們對促進國人和外國人關系的經曆,並點出本地的社會規範和核心價值等。這些資料將有助提升現有的項目和資源。
理事會將確保社會保持開放和融合等
傅海燕說,理事會今年會深度探討的方面包括,如何提高國人對外國人的接受度、如何建立大家都認同的規範與價值、如何鼓勵更多橫跨公共、私人及國民領域的合作,確保社會保持開放和融合等。
昨天的演出是國民融合理事會成立10周年的慶祝項目之一。
演出由約100名來自18個新移民團體、社區夥伴、基層機構和本地與國際學校一同呈獻。當中,32名演員來自六個不同國家與地區,包括印度、泰國、中國和緬甸等,最年輕的僅八歲,最年長54歲。
演員之一沈慧賢(45歲,自雇人士)在2007年成爲新加坡公民。來自台灣的她說,與10多年前相比,現在新移民可參加的活動更多,當中不少由民衆俱樂部或居民委員會舉辦,這讓新移民可以更容易地融入新環境,結交更多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