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在“邁向零廢棄年”午宴上宣布展開試驗計劃時指出,如同新生水,新生沙是爲了克服限制與變廢爲寶信念下的産物。他補充,新加坡已暫定了新生沙的環境標准,並在實驗室中測試新生沙。
由垃圾焚燒後剩余底灰制成的“新生沙”,明年中將用于修築丹那美拉海岸路的一部分路段,參與試驗的三家公司將使用約3000公噸底灰。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昨天在“邁向零廢棄年”午宴上宣布展開上述試驗計劃時指出,如同新生水,新生沙是爲了克服限制與變廢爲寶信念下的産物。他補充,新加坡已暫定了新生沙的環境標准,並在實驗室中測試新生沙。
他說:“新生沙可幫助新加坡完成垃圾閉環,並延長我國垃圾埋置場實馬高島的壽命。”
參與這項國家環境局試驗計劃的三家公司是荷蘭公司Inashco B.V.、REMEX Mineral Singapore以及Zerowaste Asia。
它們將搜集和處理本地廢料轉化能源工廠的約3000公噸垃圾焚化底灰(Incineration Bottom Ash),用以鋪設道路基層和路底基層。
根據去年數據,本地每天平均有約1200公噸的垃圾焚化底灰被填埋。
試驗計劃的目的是爲了評估處理後的垃圾焚化底灰實際運用時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搜集數據審核暫定的新生沙環境標准。
環境局指出,我國有三分之二國土爲集水區,該局將確保新生沙的環境標准足夠嚴格,不影響水資源和環境。
垃圾焚化底灰是新生沙的多種形態之一,另一種是一般垃圾經高溫1600攝氏度氣化後形成的玻璃狀熔渣。這類熔渣已被證實符合暫定的環境標准,並可取代部分混凝土中的細骨料(fine aggregate)。
從淡濱尼天地通往達魯古法蘭回教堂、全長105公尺的新人行道,便是以這類熔渣鋪設而成。
環境局將在明年初于史各士路環境局總部前,以熔渣鋪設第二條人行道,長度爲24公尺,同時也將使用更高比例的熔渣。
除了鋪設人行道和修路,新生沙也可用于三維打印。
本地公司泛聯集團(Pan-United)在經過六個月的試驗計劃後,成功使用熔渣三維打印出寬80厘米、長105厘米、高60厘米的矮凳,在昨天于泛太平洋酒店舉辦的午宴上亮相。
泛聯集團運營總監陳偉文(54歲)透露,公司以環境局提供的新生沙取代約20%的骨料,重560公斤的矮凳費時三天打印、組裝和調整。他指出,用作細骨料的沙在本地很難找到,新生沙是合適的替代品,如果日後需求增加達到規模經濟效益,不僅可降低成本,公司也會提升設備加快打印速度。
他說,公司將繼續研究,嘗試將百分之百的骨料換成新生沙。
馬善高昨天在午宴上概述了今年邁向零廢棄年所落實的努力。他在總結時指出,雖然邁向零廢棄年在昨天落幕,但趁著這股氣候行動勢頭,政府明年將專注在食品需求,達到“30·30願景”,即到了2030年,本地出産的農産品將能滿足國人三成的營養需求。
過去一年,本地舉辦了近2000場零廢棄活動,接觸超過67萬人,270場活動獲得邁向零廢棄津貼。
馬善高也提到,爲提高能源效率,環境局明年將設立工業設施冷卻水系統的最低能源效率標准,預計可協助企業節省245吉瓦時耗能,在2025年前達到一年省下3700萬元能源成本的目標,每年可減少10萬公噸碳排放量,相等于路上少了2萬1000多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