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協助未來律師應對更多挑戰,法律界人士建議,可讓不具法律背景的中途轉業者考取律師資格,以及爲法律系學生提供修讀其他相關領域科目的機會,如電腦科學、商科與會計等。
大法官梅達順昨早在司法年開幕演講中,彙報本地各司法領域的工作進展,並總結他去年與超過160名法律界人員針對司法界未來發展進行對話的結果。
大法官指出,對話會小組都同意,如今是重新思考本地的法律教育與培訓體系的時候,以塑造能與時並進的新一代律師。
其中一項重點建議是拓展取得法律執業資格的其他管道。例如,讓不具法律背景的中途轉業者投身法律界,他們可以是來自與法律相輔相成的背景,如電腦科學和“科技工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簡稱STEM)領域。
只是初步建議 可行性有待研究
對話會小組也建議,讓法律系學生在大學課程最後一年修讀其他相關領域科目,例如商科、電腦科學和會計等。法學院也可爲在籍律師提供持續教育課程。
大法官強調,對話會小組所提的是初步建議,有待進一步與律政部和各法學院探討其可行性。對話會的其他重點包括建立未來律師事務所、重塑法院的未來,以及規範未來法律服務。
新躍社科大學法學院院長周貴和教授認同大法官所分享的建議,他告訴《聯合早報》,今時今日的經商環境日益以科技爲本,若要更好地掌握科技在商業運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考慮拓展法律系學生的實習選項,讓他們到科技或起步公司接受磨煉,而不單是到律師事務所學習。
律師公會副會長、義正律師事務所(TSMP Law)合夥人陳錦海則認爲,若能有更多來自不同背景的中途轉業者披上律師袍,司法界和我國社會都將獲益不淺。如果新加坡要發展成各項新科技的樞紐,就必須具備能爲這些科技業服務的律師,而最好的方法是培訓有相關行業背景的人才成爲律師。
先後考獲法律與電腦科學文憑的陳錦海以自身經驗指出:“與其教一名律師學習科學,不如教一名科學家搞懂法律更有效。”
另外,我國法院一直在探討如何更好地借助科技來提升司法程序的效率。大法官昨早分享最新進展,即從本月2日起,公衆與各機構只須上網就可辦理認證民事案庭令真僞的手續,不必再像過去一樣,當事人須親自到法院辦理。
洪承利4月將出任國家法院新首席法官
大法官也宣布,剛在本月受委爲高庭法官的前高庭司法委員洪承利,將在今年4月接替高庭法官施奇恩,成爲國家法院的新首席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