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專家強調,病毒阻斷措施上周二才實施,要從現有數據看出它是否奏效,還言之過早,因爲公布的病例數據會“落後”于實際染病人數。
衛生部對冠病病例采取新分類方式,不包括客工在內的社區病例連續兩天維持在30起以下。受訪傳染病專家認爲,數據雖令人鼓舞,但病毒阻斷措施是否奏效還需要時間觀察,國人不能掉以輕心,還是要謹慎遵守安全距離。
根據新分類方式,我國冠病病例分爲三個組別,即境外輸入病例、社區(community)病例,還有工作准證及宿舍感染病例。其中,社區病例指的是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以及居住在社區的工作證件或長期證件持有者。
衛生部的圖表顯示,截至前天(4月12日),盡管感染冠病的宿舍客工人數連續四天居高不下,維持在一兩百人,但社區病例自上周三達到一天50多起的高峰後,已稍微回落到每天少于30起。
境外輸入病例則是在3月中左右,隨著大批新加坡居民歸國而達到高峰,但自本月2日以來,一直保持在10個病例以下,其中三天甚至是零病例。
聯合領導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的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前晚在面簿貼出這個圖表時說,伴隨新一波的境外輸入病例,社區病例也有所增加,但鑒于我國采取了安全距離措施,這類病例近幾天已減少。
數據雖令人鼓舞,但受訪的傳染病專家強調,病毒阻斷措施上周二才實施,要從現有數據看出它是否奏效,還言之過早,因爲公布的病例數據會“落後”于實際染病人數。
新加坡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亞太學會會長淡馬亞(Paul Tambyah)教授說:“現在估量病毒阻斷措施的效果還爲時過早,因爲我國病例的平均潛伏期是四天,排在25百分位數至75百分位數的病例,潛伏期則介于三至六天。”
“因此,如果病毒阻斷措施奏效,我們應該會在它實施六天後,看到病例人數下降,那要從星期一晚上公布的病例數據觀察起。”
學者:安全距離須實行數周否則社區感染可能回彈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研究)古阿烈(Alex Cook)副教授則說,安全距離措施若要發揮效果,必須實施幾個星期,否則社區感染病例可能迅速回彈。
他提醒,國人須慎防遵守安全距離措施時出現疏漏,現階段討論是否放寬病毒阻斷措施也還不是時候。
針對病例的新分類方式,淡馬亞從流行病學的角度,提出將工作准證及宿舍感染病例從社區病例中劃分出來,對我國理解病毒傳播情況沒有幫助。
他解釋,兩個組別之間有許多重疊。例如,被雇主感染的女傭也是工作准證持有者,許多建築客工也並非生活在與新加坡社區完全區隔開的地方。
病例區分方式可能導致遺漏追蹤線索
淡馬亞舉慕斯達法購物中心感染群爲例說,該感染群包括了本地居民、外國旅客和客工。“任意區分這些人群可能會遺漏掉重要線索,這些線索可能有助病例追蹤和阻斷傳播鏈。”
他強調,要全面了解病毒阻斷措施的有效性,應進行更多冠病測試,並借助血清學來進行哨點監測,即連續收集特定人群的病毒感染情況,以預測疫情走向。
病毒阻斷措施也可能導致一些意料之外的副作用。古阿烈說:“客工宿舍的情況令人擔憂……諷刺的是,病毒阻斷措施可能增加病毒在宿舍蔓延的風險,因爲同個屋檐下住戶近距離相處的時間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