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的國家發展須要高瞻遠矚的謀篇布局,新加坡未來的城市發展若要能繼續保留生態綠地、曆史古迹和特色建築等構建優美人文環境的寶貴元素,就得立足長遠,以足夠龐大的人口作爲基准進行城市規劃,才能有備無患。
政府2013年發表具爭議的人口白皮書後,劉太格便多次在公開場合上呼籲新加坡要想得更遠,以2100年有1000萬人口作爲基准進行城市規劃。
本屆大選,1000萬人口的說法被新加坡民主黨提起,質疑執政黨政府的這個人口目標,引來人民行動黨駁斥這個指控並指它散播假信息。意外卷入政治口水戰的新加坡規劃大師劉太格,前天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坦言,沒有太注意圍繞他“個人意見”的朝野攻防,但相關討論不失爲教育國人有備無患的機會。
劉太格受訪時,仍堅持他七年來的立場,並再三強調1000萬人口不是目標,而是最壞的打算。“萬一達到1000萬,我們是有准備的。”
現年82歲的劉太格于1969年至1989年任建屋局局長兼總建築師,1989年至1992年任市區重建局局長及總規劃師。劉太格在他獨資創辦的墨睿規劃與建築咨詢公司裏受訪時,不下五次重申他離開公共服務後,與政府或政治領導人“完全沒有交往”,並強調以1000萬人口爲基准進行規劃,從來都是他“個人的意見”。
他說,當年基于由遠至近的城市規劃原則抛出這提議,目的在于保存我國優美的城市環境,包括綠地和古建築物等,否則萬一發現1000萬是個現實需要,那時候就太遲了。“如果你現在不做准備、不去規劃,到那時候你需要更多快速公路、地鐵線,土地哪裏來?”
不可能完全掌控人口增長
劉太格回憶說,1991年規劃新加坡發展總藍圖時,他推算100年後我國人口可達550萬人,如今這個預估已提前70年成真。截至去年6月,我國總人口約571萬人。他堅信人口是不可能完全掌控的,只要政府廉能有效、國家經濟發展良好,就業崗位就勢必增加。“除非問一下我們的市民,是不是爲了不要人口增加,就請政府把經濟搞壞?”
劉太格指出,要容納1000萬人口,意味著我國人口密度將增加30%。他說,如果現在著手規劃,對人們現在的房子沒有影響,不過未來人們的居住密度會比現在高。
然而,劉太格也明白,人們對我國基礎設施如地鐵能否應付龐大人口,以及人口增加是否得靠大量引進移民感到擔憂。但在他看來,地鐵服務是行政管理問題,無關人口;至于敏感的移民議題,他則呼籲國人不要只看負面,應該看移民帶來的正面貢獻。“不同地方的人在一起,就有碰撞,就有不同的意見……我擔心新加坡人的思維太單一化了。”
不過,當下的政治氛圍似乎不利于人口規劃的討論,要如何碰觸這個政治地雷,劉太格認爲,主事者必須嚴肅、慎重地把道理講得一清二楚,勿把人民“當成小孩子”。劉太格說:“反正我這個年紀看不到1000萬人口……我擔心的不是我,我擔心的是你們年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