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境局昨天發出的文告,到了2022年3月,本地約15%的政府組屋都會納入伊蚊絕育試驗計劃中。目前,計劃只覆蓋約5%的組屋。
鄧玮婷 報道
國家環境局將從本月起逐步擴大伊蚊絕育試驗計劃,到2022年3月,計劃將覆蓋整個義順和淡濱尼市鎮。
根據環境局昨天發出的文告,屆時本地約15%的政府組屋都會納入伊蚊絕育試驗計劃中。目前,計劃只覆蓋約5%的組屋。 環境局網站數據顯示,截至前天(16日)3時,本地今年已有1萬8104起骨痛熱症病例,黑區達409個。阿裕尼路、芽籠和沈氏道一帶的最大的黑區已累計257起病例,單是過去兩個星期就有50起。
環境局2016年起展開試驗計劃,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雌性伊蚊與它們交配後産下無法孵化的卵,從而抑制伊蚊數量。計劃至今已進行至第四階段,覆蓋義順和淡濱尼553座組屋的約5萬6000戶家庭。
第四階段去年9月展開,到今年5月,伊蚊數量已顯著減少。每100個捕卵器捕捉到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從每星期多達二三十只減至最低的兩只。
文告提到,首三個階段的試驗區,好幾個星期沒有捕捉到埃及伊蚊已成常態,過去至少一年,也都屬于低骨痛熱症風險區。“對這些地區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在沒有釋放有沃爾巴克氏菌雄性伊蚊的地區,捕卵器每星期會捕捉到10至60只伊蚊。
初步分析顯示,淡濱尼與義順試驗區去年的骨痛熱症病例較計劃以外的地區少了65%至80%。在這些沒有釋放有沃爾巴克氏菌雄性伊蚊的地區,每100個捕卵器每周可捕捉到10至60只伊蚊。
伊蚊絕育試驗計劃第五階段將從27日起于義順另686座組屋展開,下個月11日起則在淡濱尼另769座組屋展開。全面落實後,計劃將覆蓋兩市鎮1455座組屋,共14萬2347戶家庭。
同時,環境局也將探討若減少帶有沃爾巴克氏菌伊蚊的釋放頻率和數量,是否能繼續遏制伊蚊數量。文告指出,能做到這點是重要的,這有助未來更大規模、且更可持續地采用沃爾巴克氏菌科技。
沃爾巴克氏菌科技
加強我國抑制骨痛熱症能力
環境局去年新設的蚊子繁殖設施將支援伊蚊絕育試驗計劃的落實。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昨天發面簿貼文說,沃爾巴克氏菌科技加強了我國抑制骨痛熱症的能力。“但它不是個靈丹妙藥,不能取代經過驗證的病媒控制措施,如全面的蚊子監測,及防蚊劑和殺蟲劑的使用等。當中最重要的是減少蚊子滋生處的源頭。”
他補充,本地今年已有超過1萬7000起骨痛熱症病例,情況令人擔憂,尤其當更多滋生處是出現在家中和公共空間。“我們須齊心協力,清除家中潛在的蚊子滋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