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錦囊
馮嘉年
住院醫療保障是涉及一生的規劃。年輕時有足夠保障,動用的概率較低。年長時病痛來了,卻可能保障不足。
醫療成本上揚,私人綜合健保計劃(IP)的保費也跟著上漲。如何終身獲得足夠保障,或許已不只是個人的理財命題,還需要社會的集體共識。
生病住院時,有足夠的財務資源渡過難關,是理財規劃的核心目標。良好的規劃,應當爲一生的醫療風險提供有效保障。
政府在2015年11月推行終身健保(MediShield Life),爲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不論年齡或健康狀況,都提供基本的住院醫療開支保障。
國人也可選擇投保由七家保險業者提供的私人綜合健保計劃(Integrated Shield Plans,簡稱IP),獲得更全面的保障。
終身健保爲政府醫院B2和C級病房的住院醫療開支提供保障。IP則爲政府醫院B1級病房及以上,一直到私人醫院的醫療開支提供保障。
官方數據顯示,多達三分之二的新加坡居民都投保了IP,而且當中多達一半都購買附加險(rider)以獲得全額保障。
問題是,我們這一生從年輕到老,都有足夠財力去享有這些保障嗎?
探討這個問題,得先從年輕時應選擇哪個等級的IP開始。
鑫盟理財(Financial Alliance)財務顧問總監鄭永平表示,投保IP應從年輕及保費較低,又沒有疾病時就開始。如果可負擔,他建議選擇最高等級的私人醫院保單,以享有最大範圍的選擇,減少一些風險,例如政府醫院等候時間或許太長,或一些病症的治療只能在私人醫院進行等。
鄭永平也指出,等級最高的保單,在將來因爲各種因素而降級,受保的病症範圍不會改變,但如果要升等,則須呈報健康狀況,現有病症將不受保。
醫療成本上漲推高保費
跟世界多處地區一樣,本地的醫療相關成本近年來持續上揚。IP保費也呈現上漲勢頭。
據鄭永平觀察,私人醫院IP保費和附加險這幾年的增幅介于20%到80%,政府醫院IP保費增幅則介于2%到10%。
安盛保險(AXA)告訴《聯合早報》,它在今年2月將各個不同年齡範圍的保費調高1%至27%,上調的主要爲涵蓋私人醫院和專科醫師的A級保單。
安盛人壽保險事業部董事經理吳則翰說:“保費調整是因爲醫療成本持續高漲,尤其私人醫療領域。這導致平均索賠額提高,整體索賠支出也高于預期。”
他強調,安盛的IP保費依舊是領域內最可負擔之一,公司繼續致力讓保費水平可持續,以符合客戶需求。
大東方保險(Great Eastern)則表示,過去幾年公司的私人醫院IP的保費增幅介于20%至40%,至于受公司認可的咨詢團私人專科醫生(private panel specialist)或政府醫院的保單保費增幅則介于5%至15%。但公司自2019年3月以來並未調整IP保費。
大東方保險集團營銷及市場推廣常務董事曾耀明說:“醫療成本高漲是保費上揚的主因之一。造成的因素包括人口老齡化導致使用醫療設施頻率增加、醫療科技進步,以及醫療服務的市場價格。而許多索償來自不在咨詢團的私人專科醫生。”
及早認清規劃退休後醫療保費
即使不考慮保費未來的可能漲幅,我們也應對當前IP保費隨著年齡疊進而上漲的幅度有所認識,以對自己年老時可能面對的保費,有個准備。
圖表顯示七家業者最高等級保單由21歲到70歲的保費。當中,社會新鮮人的保費是400元左右,過了62歲剛退休者的保費則高出約五倍,達2300元或更高。
考慮到退休後需依靠儲蓄及投資所得維持生計,年長國人的保費占收入的比重更加顯著。
曾耀明表示,國人應根據最適合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選擇保單,並隨著需求的改變而調整保單。
他說:“隨著年齡漸長,消費者可選擇降低保單級別,以讓保費更容易負擔。到了退休階段,由于樂齡人士有政府津貼,他們可選擇降至政府醫院B級病房保單。”
吳則翰建議國人把醫療保費涵蓋在退休規劃中,其中一個選擇是通過儲蓄保險來累積資金,在退休後支付IP保費。
保險業者設法緩沖保費上揚
保險業者近年來紛紛采取措施緩沖醫療成本上漲的沖擊。
安盛人壽保險事業部董事經理吳則翰說:“爲確保保戶以合理的價格獲得合適的照護,我們鼓勵他們使用保險公司咨詢團,它涵蓋29個醫療專科領域的294名專科醫生。”
大東方保險集團營銷及市場推廣常務董事曾耀明也鼓勵保戶到咨詢團專科醫生或政府醫院求醫,以享有較低的共同承擔額。
他指出,自從政府規定2019年開始的新IP附加險須有強制性共同承擔額(co-payment),到政府醫院或咨詢團醫生求醫的共同承擔額爲5%,頂限3000元,至于向非咨詢團專科醫生求醫,則須共同承擔5%,沒有頂限。
他認爲,這項舉措有助管理專科醫療服務可能遭過度使用的情況。在目前,有關情況造成了醫療費和保費持續上漲。
吳則翰也鼓勵保戶在求診前跟保險公司申請事先授權理賠(claims pre-authorisation),取得保證信(Letter of Guarantee),清楚知道他們所進行的療程及相關費用都受保,再安心就醫,以避免任何意料之外的開支。
他指出,這個過程也可確保醫療費用根據全國指標來衡量是合理的,並與醫生就療程和費用達成協議,也讓保險公司評估療程是否必需及合適。
制度可否持續 靠所有人確保不濫用
說到底,IP跟所有保險産品的概念一樣,就是將所有人的保單集合起來,大家共同承擔彼此的索賠。
鑫盟理財財務顧問總監鄭永平表示,國人在這方面能否有效獲得長期保障涉及兩個層面,首先是在個人層面盡量規劃,准備好這筆錢;再來也最難的就是,所有人須達成共識不濫用這個制度。
壽險協會:IP仍涵蓋必要診斷性內窺鏡手術
上個月,新加坡醫藥協會(SMA)第一副主席黃志光醫生致函《海峽時報》言論版,指部分保險公司爲了節省成本,改變IP的受保範圍,不再涵蓋內窺鏡檢查費,理由是醫生在推薦病患進行內窺鏡手術前,沒先嘗試以藥物治療。
新加坡人壽保險協會(LIA)本月初澄清,IP仍然涵蓋有必要的診斷性內窺鏡手術。在七家售賣IP的業者中,較早前只有一家對腸胃內窺鏡檢查有更嚴格的索賠規定,但該業者已根據市場規範進行調整。協會也向保戶保證,所有售賣IP的保險業者受保範圍將涵蓋有必要的診斷性內窺鏡手術。
鑫盟理財的鄭永平認爲,這起爭議的本質還是在于醫療成本和保險理賠上漲,讓一些保險業者在理賠成本和保費收入之間的平衡面對挑戰。
他說:“醫療保險對很多人造成痛楚,保費上漲已讓不少人負擔不起。長期來看,如果更多人選擇降級到政府醫院保單,對私人醫療服務的需求也會有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