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
多財
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
馮嘉年 報道
全球暴發冠病疫情迄今,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的表現可圈可點。他在3月份迅速將聯邦基金利率(fed funds rate)下調到0%至0.25%,重啓量化寬松,並與多國央行達成貨幣互換協議,確保美元在全球的流動性充足,穩住了市場信心。
除了聯儲局,全球其他幾個主要經濟體的央行也對世界經濟起跌扮演相當角色。
歐元作爲美元之後世界第二大儲備貨幣,歐元區經濟體量在全球舉足輕重,歐洲央行(ECB)的貨幣政策因此也受全球投資者緊密追蹤。尤其過去一個多月,歐洲第二波疫情急速惡化,迫使多國包括德國和法國再度采取更嚴厲的抗疫措施,第三季剛顯現的複蘇苗頭或遭打擊。
盡管經濟下行風險增加,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10月底除了維持零利率政策,量化寬松的規模也仍維持在1.35萬億歐元。
事實上,歐洲央行自2016年3月就已實施零利率,比聯儲局這期間的利率政策更加寬松。該行更從2014年6月起將央行存款設施(deposit facility)利率調至負數,目前爲負0.5%,意味著銀行把額外儲備存放在央行,還須支付央行利息。該行下一個貨幣政策會議將在12月10日舉行,投資者將關注拉加德是否還有政策工具扶持經濟。
以儲備貨幣占比來看,日元爲世界第三大儲備貨幣。日本銀行(BOJ)跟歐洲央行一樣,在2016年1月將央行存款利率調至負0.1%,以抑制日元幣值上揚對依靠出口拉動的日本經濟的影響。
過去10年可說是全球的超低利率時代,但日本的超低利率更已持續長達20多年。然而這期間,日本經濟卻並未顯著增長,凸顯了央行掉入超低利率陷阱,貨幣政策失去效用的風險。如今,日本銀行的貨幣政策對日元彙率影響力極微,美元兌日元彙率的變動基本上由美國或全球經濟走勢牽動,與日本經濟脫鈎。
聯儲局在全球金融危機後被迫將利率調至接近零的水平,過後從2016年開始依經濟複蘇步伐逐步上調,成功避免如日本般陷入長期超低利率的陷阱,前任與現任聯儲局主席耶倫和鮑威爾功不可沒。
若以儲備貨幣的占比來看,人民幣的比重只有2%,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是許多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對全球經濟走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經濟在疫情中率先回彈,對區域經濟起到提振作用。
跟聯儲局主要通過聯邦基金利率進行貨幣調控不同,中國人民銀行(PBOC)采用多個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銀行貸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銀行存款准備金率,以及多種發放給銀行的貸款設施。
中國人民銀行的另一大重要政策目標,是通過管理中國龐大的外彙儲備,維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近年來,中國央行也肩負著逐步開放人民幣跨境流通,提升人民幣在國際市場重要性的任務。10月底在上海舉行的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承諾繼續推行市場主導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並減少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