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果顯示,離異家庭的孩子,除了成年後的學曆和經濟能力不及非離異家庭的孩子,結婚率也較低。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完成首個有關父母離異如何影響孩子長期發展的本地研究。結果顯示,相較其他來自完整家庭的孩子,離異家庭的孩子獲得大學學位的可能性較小、收入較少、公積金存款較低,較不可能結婚,即使結婚也更可能離婚。
研究報告昨天發表在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網站。該部門共調查了10萬1180名生于1979年至1981年之間的新加坡公民,其中8880人(約8.8%)在21歲前經曆父母離異,研究人員將他們35歲的經濟和婚姻狀況,與非離異家庭的孩子比較。
結果顯示,父母離異的孩子,成年後的各項指標都處于劣勢,例如學曆方面,只有27.8%獲得大學學位。相比之下,非離異家庭的孩子當中,37%獲得大學學位,相差9.2個百分點。
兩者的收入和公積金存款也存在差距。非離異家庭的孩子,35歲時的平均收入處于全國第46.7個百分位數(percentile),離異家庭的孩子則處于第41.8個百分位數,相差4.9個百分點。
同樣的,前者35歲時的平均公積金存款處于全國第47.5個百分位數,後者則落後,處于第40.7個百分位數,相差6.8個百分點。
離異家庭的孩子,除了成年後的學曆和經濟能力不及非離異家庭的孩子,結婚率也較低,只有73.6%在35歲或之前結婚。相比之下,非離異家庭的孩子當中,75.9%在35歲時已婚,相差2.3個百分點。
離異家庭的孩子離婚率也較高,21.7%在35歲或之前已離過婚,非離異家庭的孩子則只有13.8%離婚,相差7.9個百分點。
必須注意的是,研究是根據孩子的出生年份和性別,以及父母的種族宗教、結婚時的年齡和最高學曆,爲離異和非離異家庭的孩子進行配對,從而比較。
換句話說,它不是根據家庭環境等可能影響父母離婚概率和孩子發展的因素,來爲兩個群體進行配對比較。因此,研究結果嚴格來說無法呈現父母離異與孩子長期發展之間必然的因果關系,只能提供一些指引。
馬善高:父母離異對孩子有長遠影響
針對研究結果,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馬善高在文告中說:“通過這項具裏程碑意義的研究,我們如今知道,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不是暫時的,會影響孩子的未來、教育和婚後的家庭。這正是爲何,確保父母離婚後能以積極態度共同撫養孩子是如此地重要。”
爲支持婚姻觸礁或正在辦離婚的夫妻及他們的孩子,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已委任六家離婚援助中心(Divorce Support Specialist Agencies),提供專門服務,如輔導和家庭糾紛調解。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也將在明年下半年推出新的網絡平台,爲有意離婚並育有年幼子女的夫妻,提供有關如何保障孩子最大權益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