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及新聞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部長,同時也是全國翻譯委員會主席的沈穎透露,他們從去年7月開始,通過翻譯處的一些聯系招募了一群“公民譯者”,目前共有88人。政府將三管齊下,包括聽取群衆的意見和邀請他們幫忙,提升整體翻譯水平。
魏瑜嶙 報道
隨著各政府機構對翻譯的需求增加,要在短時間內准確地完成大量翻譯工作是一項挑戰,通訊及新聞部因此計劃尋求公衆協助,邀請對語文抱持熱忱的人加入義工隊伍,助政府提升整體的翻譯水平。
通訊及新聞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昨天(1月15日)針對政府翻譯水平的課題接受媒體訪問。
她指出,通訊及新聞部翻譯處有約30名翻譯員,負責處理重要的講稿和宣傳文書。各政府機構每個月平均還會外包約550份翻譯工作,總字數約31萬2000字,相當于好幾部長篇小說的量。雖然量很大,而且須在短時間完成,但是當局仍致力于維持翻譯的質量。
政府將三管齊下,包括聽取公衆的意見和邀請他們幫忙。
沈穎也是全國翻譯委員會主席,她透露,他們從去年7月開始,通過翻譯處的一些聯系招募了一群“公民譯者”(citizen translator)。目前共有88人,其中53人通曉華語、馬來語22人、淡米爾語13人,他們包括語文專家和修讀翻譯課程的學生等。
“他們對翻譯和語言都非常感興趣,非常有熱忱。通過他們的幫助我們能及早地找到一些翻譯的失誤,及早糾正,我覺得公民譯者的圈子還可以再擴大。”
沈穎也說:“公衆的反饋對我們是很寶貴的。每當我看到讀者交流站的讀者來信,只要是跟翻譯有關的我都有一種親切感,因爲我覺得他們的想法和觀點其實都同通訊及新聞部是十分一致的,希望能跟他們做朋友。”
通訊及新聞部會在這個月22日(華語)和26日(馬來語和淡米爾語)舉行兩場線上交流會,邀請對翻譯課題感興趣的公衆發表看法。公衆可以上網go.gov.sg/ctsession報名。
通訊及新聞部翻譯處處長李秀麗說,翻譯程序涵蓋不同環節,公民譯者可以選擇要從事哪個環節,例如校對機器翻譯的初稿,或是查看紙本和網頁上的翻譯有沒有出錯等。
沈穎指出,希望能找到具有校對能力的人才,那些想往翻譯行業發展的公民譯者,當局也樂意替他們與翻譯公司牽線。
政府機器翻譯引擎 使用詞彙符合本地語境
此外,政府也借助科技力量來提升翻譯水平。通訊及新聞部就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合作,前年推出了“新譯達”政府機器翻譯引擎供公務員使用。翻譯引擎中的詞彙符合本地語境,例如會把ASEAN譯爲亞細安而非東盟。
當局計劃在今年內開放這套翻譯軟件,讓專業翻譯人員和媒體工作者使用,進而讓人工智能進一步學習,優化翻譯素質。
與此同時,沈穎認爲,現在許多公務員都會參與准備宣傳材料,其中一些材料必須經過翻譯分發給公衆,因此翻譯不應該是幾個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他們因此希望向公務員普及一些好的翻譯常識,像是外包翻譯工作時須要注意哪些事項,以及不能只檢查電腦上的文字,印出來後得再檢查,避免出現亂碼的情況。
不久以前,社區頻頻出現有問題的華文翻譯文本,引發公衆對本地翻譯水平的評論和關注。例如去年底,加冷民衆俱樂部一則通告夾雜著許多生僻字,原因是軟件升級後與打印系統不相符而有亂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