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新加坡教育,衆所周知的是,2015年新加坡教育拿下五個世界冠軍,國際上評估十五歲青少年閱讀、科學與數學素養的PISA教育評比,新加坡三項第一。
其中有一項評比細節——來自新加坡的學生,在首度舉辦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PISA創造性問題解決測驗”(OECD PISA first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blem-solving)中取得領先成績:
來自新加坡的學生,學習迅速、具有高度好奇心,能夠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解決錯綜複雜的問題。
1
PISA創造性問題解決測驗
由來自44個國家以及區域經濟體的8萬5千名學生進行線上測驗,問題包含真實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狀況模擬,以測試年輕世代面對日常問題的技能;例如恒溫器設定,或是找出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的方法。
——來自新加坡的學生,領先來自其他經濟體的學生。
並且,“問題解決”對社會經濟現狀及遠景所造成的影響,遠比于其他PISA測驗更爲直觀:如數學、閱讀、科學。
“
“今日任何15歲以下的年輕人若沒有良好的‘問題解決’技能,成年後便會掙紮于無法得到、或保有一份好工作的境況。”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教育與技能代理司長Andreas SCHLEICHER
”
2
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能力
由于科技與外在環境的急遽變化,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中小學教育變革,2010年3月發表新的教育架構圖,以聚焦培養學生21世紀所需要的能力。
包括核心價值,社交與情感能力和全球化環境中所需要的技能,這些技能包括信息技能與溝通技能、批判性思考(獨立思考)與創造性思考、公民素養、全球化的覺知與跨文化技能。
而建立知識型經濟,目的就是要就是要推動科技創新創業(Techpreneur)。
——Techpreneur計劃不只限于科技部門,而是全國全方位的檢討與調整,包括教育、法律、環境設施、財政、官僚體系、人才招募、研發單位等。
教育方面,教育部所提出改革方案的第一項,也是最驚豔的一項:
減少小學與中學上課時數達1/4。
這空出來的1/4時間就讓學生做團隊的共同研究(collaborative projects),培養團隊合作發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每個學校每個月都會有一天全校在家,跟老師做網絡遠距教學。
3
“問題解決”淋漓盡致的體現
回到“問題解決”這一話題。基礎數學能力學習是培養生産力的重要工具。
新加坡的課綱中特別強調,數學能力是培養一個人生産力的重要工具,也是爲國家發展的重要指標,數學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國家的經濟發展及創新。
——而培養出能爲國家使用的高技術人才,也是新加坡政府努力的目標。
技巧、過程、概念、態度和後設認知這五種相關的能力,是新加坡數學課程的核心目標。新加坡的數學教育架構,以“問題解決”作爲整體數學課程一以貫之的中心,透過解題的過程當中來發展推理、思考的能力。
新加坡的老師非常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並有相當高的比例在于抛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思考。
新加坡政府更在課綱中明訂了三點教學原則:
1.教學的目標是“學習”,學習的目標是“解決問題”,強調學習數學不只是記憶和重複的過程。
2.教師需對學生的學習經驗和興趣有所認識,以維持精進學生主動、有反思的學習。
3.教師教學行爲需積極,且需與現實生活、資訊工具和關注21世紀的重要優勢皆結合,如此才能有助于增進學生對數學意義的理解。
這三點不僅能讓學生獲取應有的數學概念及技術,更能讓學生在運用數學概念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出認知及後設認知的能力,並對學習數學産生更高的興趣,發展正向的態度。
新加坡課程結構科學實用,始終貫徹的實用主義,教學相當務實:低年級用算盤、而後將計算器編入課程當中以輔助計算的能力。
然而對心算方面也很要求,配合心算與估算能力的發展,要求學生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基本的算數問題。
一點一點地累積,因材施教,注重個別差異,才是學生的“總成績”。
學生的學習不應是一味的應試,而是一個整體,包括學習態度、分組合作的能力、數學的理解及表達等。
21世紀新加坡突破以知識灌輸爲中心傳統思維,而是以人爲中心構架構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事實上,它沒有什麽新理論或觀點,而是回歸到根本,強調“以人爲本”的思維,從“Learning to be ( somebody )”的角度來培育下一代。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
留學新加坡的問題
可以添加小新君咨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