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雖國土面積小、資源匮乏,但在宣布獨立50多年內,便從貧困、髒亂、缺乏衛生及社會服務設施的不毛之地,發展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可持續經濟體之一。穿過新加坡充滿活力的市中心,可持續建築景觀隨處可見。2019年夏,環境設計組教師劉凡祯、盧蓉的新加坡之旅,對這個城市型國家的可持續設計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認知,同時也將這次的考察的感受整理分享。/
01
A city in a garden | 花園城市
A city in a garden是新加坡政府爲這個城市的最新一次定位,“在花園中的城市”准確的描述了城市與自然的關系。
“花園城市”(Garden City,也稱田園城市)的概念最早由英國建築學家埃比尼澤·霍華德(Ebenezer Howard)提出。1898年,霍德華發表了《明日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專著,書中闡述了“花園城市”理論,提出城市建設要科學規劃,注重生態環境的營造。
霍華德花園城市示意圖
這當中爲後人稱道的一項規劃方案是“去中心化”格局——當中心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在其周圍建造若幹田園城市,形成城市族群(即“社會城市”),以此對城市進行更有效的管理。這個想法被後來的新加坡部分借用,並構造出了一套系統的管理模式。
新加坡城市規劃演變曆程
02
政策支持
新加坡政府爲提高花園城市的建設水平持續不斷地出台相關政策。20世紀60年代提出綠化、淨化方略,在道路空地上種植高大喬木,短時間內提高綠化覆蓋率;70年代制定了道路綠化計劃,加強了環境中色葉植物的應用,強調特殊空間的綠化;80年代提出種植果樹,並引入了更多色彩鮮豔、香氣濃郁的植物;90年代則定制了綠色(城市公園)和藍色(水體資源)規劃,發展主題公園、建設連接各公園的廊道系統。21世紀初新加坡提出建設城市中的花園,並計劃在濱海灣建設3座精品花園,目前已建設完成,成爲了新加坡旅遊的新地標。
新加坡城市規劃展覽館
新加坡政府近年開展了一些列以規劃設計爲主的舉措,例如ABC水敏感設計計劃、PCN公園連接帶計劃和全國綠色建築節能計劃等,從而形成充滿活力和社會凝聚力的可持續城市發展空間。
另一項激勵因素是國家公園委員會于2009年頒布的Skyrise Greenery Incentives 2.0計劃,該計劃鼓勵設計者利用自然元素影響城市生活,迄今資助的項目個數已超過110個,屋頂和垂直綠化的安裝費最大可資助費用的50%。自實施以來,2.0計劃的規模、範圍和成果均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如:濱海灣花園、星耀樟宜等都是綠色建築、垂直綠化的高端技術應用案例。
新加坡城市規劃
下面分享一個代表性的設計案例——濱海灣花園,以此來闡述新加坡的可持續設計理念在建築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03
Gardens by the Bay | 濱海灣花園
設計:威爾金森·艾爾(Wilkinson Eyre)、
Grant Associates、Atelier One及Atelier Ten聯合設計
獲獎:2012 WAF世界年度建築大獎
自2011年10月開業以來,因其可持續性的設計而備受贊譽。占地100公頃的花園擁有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氣候控制溫室和一個人工森林。
濱海灣花園鳥瞰效果圖
濱海灣花園平面圖
濱海灣花園分爲濱海東花園、濱海中花園和濱海南花園三部分,在濱海南花園中的“花之穹頂”(Flower Dome)、“雲之森林”(Cloud Forest)的兩座巨大冷室花園和18顆“擎天大樹”(Supertree)是最具吸引力的景觀節點。該項目將景觀與建築合爲一體共同考慮並在設計中加強了多學科的緊密合作,實踐了設計之初的本土、共生、永續的設計理念。
/
花之穹頂(Flower Dome)
通過智能化的新基礎結構和管理系統,使得原本不能在熱帶生長的植物在這個神秘的“阿凡達花園”裏得以生根、發芽、成長並繁衍。
花之穹頂講述了地中海氣候區植物和人的故事,故事關注于生長在這些地區的植物和隨著氣候變暖變得岌岌可危。從種植區的薰衣草和橄榄樹,到偏僻地區的猴面包樹和棒槌樹種,呈現出了一個獨特的植物群體。溫室地貌的靈感來自于地中海的景觀,建造中盡量被太陽炙烤的龜裂的山坡和岩石階地,引發人們思考土地、地質、植被和栽培的關系。
花之穹頂內部實景
/
雲之森林(Cloud Forest)
雲之森林強調植物和地球之間的關系,展示了氣溫上升將如何威脅到生物多樣性。它的核心是一座35米高的人造山體,瀑布從上而落,中間穿插著纜車、吊橋等多重立體交通,讓人恍惚間進入到了“阿凡達”未來世界。在山間,一系列的展覽空間講述著氣溫升高的影響和公園內大量應用的現代科技;在山頂,則是一個黑暗的秘密花園——失落世界(Lost World)。
雲霧森林內部實景
//左右滑動觀看//
失落世界
//左右滑動觀看//
園內的科普教育標識牌
//左右滑動觀看//
/
擎天大樹(Supertree)
遍布在花園中的18棵25~50m的“擎天大樹”打破常規,形成超自然景觀。每棵擎天大樹都是令人歎服的垂直花園,這些超級大樹采用了PV技術,樹幹上攀援著蕨類、藤蔓等兩百多種植物。同時,這些大裝置還起到了排氣管道和太陽能供應能源作用。
擎天大樹實景
//左右滑動觀看//
夜晚的燈光秀吸引了不少遊客
晚上觀看燈光秀的人們或躺或坐在地上、寬闊的種植池邊緣,通過鋪裝形式的變化,人們自覺將通行道路留出(照片中的深灰色鋪裝部分)
//左右滑動觀看//
濱海灣花園的設計體現了它驚人的藝術性,正是因爲采用了可持續設計策略,並大量使用了享譽世界的新能源和新技術。
能源節約設計:新加坡和濱海灣花園內的修剪下的枝條樹葉會經過收集、壓縮處理成木片充當熱電聯産鍋爐系統的燃料。燃料在鍋爐中焚燒的過程會産生蒸汽推動渦輪機爲整個花園提供電力。發電過程中産生的余熱也被用來蒸發掉除濕系統中除濕劑積累的濕氣,使得除濕劑可以再生循環利用。鍋爐所産生的廢氣經過徹底過濾後,再由擎天大樹(supertree)內部的煙囪排入大氣中,而産生的煙塵也經過回收利用作爲肥料,整個系統完整且不留任何廢氣物,充分體現了可持續設計的宗旨。
節水設計:充分利用濱海蓄水池中的水,將水引入翠鳥湖並與花園中的水體相聯通,在水道中設有天然過濾床,具有降低水中營養物質含量的作用,以保證水質清潔。花園中多余的水會流回濱海水道中,這樣便保持了水位的穩定,形成了自然潔淨、節約的水循環系統。利用新加坡豐富降雨量的特征,花園還設計了完善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統,“雲之森林”(Cloud Forest)中的大型瀑布所用的水全部由雨水收集而來的。
濱海灣花園可持續節能系統示意圖
//左右滑動觀看//
濱海灣花園的藝術設計改變了新加坡城市風格,所創造的景觀與建築的完美融合,是自然風光與可持續能源技術的結合。除了濱海灣花園外,新加坡還有不少優秀的可持續設計案例。
04
其它設計案例
星耀樟宜 | Jewel Changi
/以可持續社區理念爲導向的機場建築設計/
建築:薩夫迪建築事務所 景觀:彼得沃克景觀事務所
新加坡樟宜(Changi)國際機場已6年連續蟬聯世界最佳機場第一名,以其人性化的設計聞名,機場內擁有免費電影院、屋頂遊泳池、屋頂花園、各類美食購物中心,讓遊客如同在城市社區中一樣,減少了等待的枯燥感受。
今年4月份新開設的星耀樟宜(Jewel Changi)將機場的可持續社區理念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作爲現有航站樓的橋梁,星耀樟宜將自然、文化和休閑設施結合在了一起,創造出了一個以社區爲中心的新型建築。星耀樟宜的心髒位置是一個森林山谷,這是一個階梯式室內花園,提供了許多空間可以進行互動體驗,內設有步行小徑,瀑布,還有安靜的座位區。這裏有超過200種的不同種類的樹木和植物,有世界上最高的室內瀑布——“雨漩渦”——從圓頂屋頂上的一個眼洞向下面的七層森林山谷花園傾瀉而下,既有助于景觀環境的冷卻,還能夠收集大量的雨水用于圍繞該建築的一些再利用項目。
星耀樟宜實景
//左右滑動觀看//
設計圖紙
碧山公園 | Bishan Park
/基于彈性生態理念的城市河道景觀設計/
景觀:安博戴水道設計公司(Ramboll Studio Dreiseitl)
獲獎:2012WAF景觀年度大獎/2016ASLA通用設計類榮譽獎
碧山公園屬于公園景觀修複和城市河道複興項目。新加坡降雨量豐富,但由于土地面積匮乏,用來收集和儲存雨水的土地非常有限,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的幹旱、洪澇和水汙染問題,因此新加坡水利局建造了包括碧山公園旁加冷河渠道在內的多條溝渠和排水溝以減輕水旱災害。而硬質的混凝土水渠隨之産生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
此次改造設計師將原來長達2.7公裏的混凝土溝渠改造成一條長3公裏的天然河流,利用土壤生物工程技術(植被、天然材料和土木工程技術的組合)來鞏固河岸和防止土壤被侵蝕。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爲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生物多樣性增加了 30%,改造後的河流駁岸與草地形成一體,當暴雨來臨緊挨公園的陸地可兼做輸送通道,將水排到下遊。改造後的水體也成爲雨水收集系統的一部分,用作飲用水來源。同時還能爲社區提供充滿活力的濱水休閑空間。這是一個集功能、生態等多層次的整體修複設計,意圖在滿足功能需求和可持續發展中尋求平衡。
//左右滑動觀看//
自然潔淨過程示意圖
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 | (NTU) The Hive
/基于可持續生態理念的校園建築設計/
建築:Thomas Heatherwick
與傳統的教育建築不同,這組建築通過走廊連接起像盒子一樣的教室,校方要求的更適合現代化學習方式的設計。設計呈現爲一個交織著社交和學習功能空間的建築,創造出一種動態的環境,有助于非正式的以及偶然的學生與教授間的交流與互動。十二個塔樓,逐漸向底部收攏,非常明確有序的環繞在中部巨大的中庭空間,提供了五十六個沒有拐角以及前後之分的教室,靈活的體量形式使得教授可以更容易接近學生,並促進個體之間更緊密的合作。
海軍部老年社區 | Kampung Admiralty
/適老型綠色社區設計 /
建築:WOHA
Kampung Admiralty綜合社區大樓是集社區、醫療、老人社區、小型公寓、社區公園爲一體的綜合建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其社區公園,社區公園采用梯田布局最終形成垂直綠化景觀,爲104套公寓提供休閑的去處。它還利植物控制室內溫度,並形成一套屏障隔絕火車鐵軌帶來的噪音。
//左右滑動觀看//
新加坡濱海堤壩 | Marina Barrage
/洪澇適應性濱海堤壩景觀設計/
景觀:Tierra Design
新加坡濱海堤壩是影響新加坡淡水數十年安全的偉大工程,將水資源收集于濱海內灣,和保證濱海內灣免受洪澇的保障(調節海水水位和濱海內灣的水位)。大壩建築的屋頂是可上人的大草坪,無數新加坡人會在周末或其它閑暇之時,到這裏來野餐,放風筝和做運動等。
除此之外,這個集防洪,淨化水和娛樂與一身的建築,還曾因爲它出色的設計而在2009年獲得“華盛頓AAEE年度午宴頒獎最高榮譽”,並且還斬獲其他大小獎項不計其數。
//左右滑動觀看//
05
總結與啓示
綠色城市空間的發展向人們展示了可持續再生的自然系統,創造了與原始生態結構相似的城市生態系統,並且達到了很好的生物多樣性。亞洲許多其他城市開始學習新加坡景觀的做法,並使得它們的城市景觀以更自然的方式被設計展示出來。而在借鑒時需要面對和解決問題是如何讓氣候條件不同的城市在應用同樣的原則,通過評估和量化生物多樣性、能源、水等方面的益處, 最終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