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李光耀總理推廣“講華語運動”
1979年9月7日,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首 屆 “講 華 語 運 動 ”( Speak Mandarin Chinese Movement)的開幕典禮上,親自主持了隆重的開幕式並作了題爲《華語或方言》的演講,從而拉開了推廣華語運動的序幕。自此以後,這項語言規劃運動每年一次, 每次持續一個月(稱爲“華語月”)。
時隔四十年“講華語運動”對新加坡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0月22日在講華語運動40周年慶典上致辭
【以下內容爲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講華語運動40周年慶典上的華文演講稿】
今年,“講華語運動”邁入40周年,我很榮幸能擔任慶典主賓,和大家在這個別具意義的日子裏,一起回顧“講華語運動”這些年來所取得的成就。
“講華語運動”是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在1979年發起的,目的是要鼓勵新加坡華人“多講華語,少說方言”,提高華語的水平,在不同方言群體之間建立一個共同的語言橋梁,以加強華社的凝聚力。
當時的華人多數只講方言,不一定聽得懂其他籍貫的人說的話,溝通是一個問題。此外,許多國人雖然算是完成了基本教育,但是並沒有掌握好任何一種語言,無論是英語、華語或方言。這樣的情況,不但限制了個人的前途,也不利于國家的建設。
所以,政府展開了“國家要進步,語言要溝通”的“講華語運動”。這個運動在推行了幾年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講方言的人數顯著減少了,而講華語的國人逐年增加,華語水平也提高了。
後來,這股趨勢有所改變,講英語的華人漸漸增加。因此,到了1990年代,“講華語運動”就轉移了推廣的對象,著重鼓勵講英語的新加坡華人多講華語。
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
其實,學習華語不單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根和文化,這也能幫助大家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建立起一種深層次的情感聯系。此外,還能夠爲我們和中國溝通時帶來實際的好處。
到中國發展須會講華語
中國當時正好向世界敞開大門,經濟開始騰飛。爲了趕上這趟經濟列車,許多新加坡人到中國工作或做生意,大家都明白唯有兼通雙語,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大展拳腳、左右逢源。這有助于華文華語的推廣,因爲家長和孩子都看到了學習華文的價值,也願意付出更多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
在中國工作的黃加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加勇剛到中國時,無法用流利的華語表達自己,因爲他“畢業後就把華語還給老師了”。這造成他在日常生活中,和中國人溝通時經常碰壁。
.
但後來,加勇天天都在用華文華語,他的華語漸漸進步了,現在他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華語,還掌握了專業術語,用華語和當地人商討合作及法律合同,也都難不倒他。
加勇的雙語能力受到推廣華語理事會和通商中國的肯定,成爲首屆“雙語專業達人”的八個代表之一,希望他們能啓發更多年輕人學好華文華語。
其實,新加坡還有很多人和加勇一樣,在中國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華語水平就大大提升了。他們有些在求學時可能對華文不感興趣,對老師和父母的督促感到不耐煩,但他們現在應該都覺得,聽老師和父母的話,是不會吃虧的。
目前,大多數的年輕人都聽得懂華語,也會講華語,雖然有時候說得不太流利。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新加坡的雙語優勢正在相對減弱。世界各地的人正在積極學習華語,他們都知道,如果要在中國工作、與中國人打交道、把握住中國發展所帶來的商機,他們就必須學好華語。
71%華族家庭在家講英語
這些年來,我們都不斷地推廣華語的使用,不管是在生活中,或工作上適當的場合,我們都致力營造一個講華語的環境。
但是,我們的語言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0年前,一半以上的華族家庭在家中主要用華語溝通,但是今天的情況卻大不相同。今天,許多華族家庭主要講英語。教育部每年都會針對小一新生的家長進行家庭調查,今年的數據顯示,百分之七十一的華族家庭在家中主要是講英語。
這個現象不只出現在本地的華族家庭,在家中使用英語的馬來族和印度族家庭也明顯增加了,現在,他們的情況和華族家庭差不多。
李光耀宣布講華語運動開幕
因此,講華語運動必須與時並進,適應這個重大的轉變。我們需要加倍努力,鼓勵國人把華語融入日常生活中,也必須想方設法保持我國華語的活力和獨特之處。
推出新加坡華語數據庫
新加坡的華語受到其他語言和方言的影響,例如,“巴刹”和“甘榜”就來自馬來語、“薄餅”和“拍拖”就來自方言。不僅如此,我們也按照新加坡獨特的國情,創造出一些具有本地色彩的詞彙,如“組屋”“牛車水”“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等。這些詞彙反映了我國多元種族的特色,以及新加坡華語豐富的生命力。
我們將在下個月推出新加坡華語數據庫,這個數據庫收集了許多具有新加坡特色的華語詞彙,日後也會繼續增加新的內容。這樣一來,國人對新加坡華語會更有認同感,在同其他人交流時,更有自信。
講華語運動不斷推陳出新
講華語運動一直以來不斷推出各式各樣、別出心裁的活動,讓國人在應用華語的當兒得到樂趣。例如《講華語運動親子才藝比賽》便讓祖父母、父母親與孩子透過學習華語和使用華語交流,促進親子關系。《我的故事》演講比賽,則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以華語表達自己。這都歸功于推廣華語理事會的創意與努力,感謝理事多年來的貢獻。
本地華社,華文媒體以及學校也努力推廣華語,與政府的政策相輔相成。
首先,特別感謝各個宗鄉會館和社團以及其他重要夥伴,如通商中國和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大家都爲推廣華文華語的使用不遺余力,各自主辦了許多精彩的活動激發國人對華語的興趣。
福建會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成立了福建會館文化學院,那裏舉辦的活動包羅萬象,包括音樂、舞蹈、書法、戲劇和相聲等。最近,我參觀了文化學院。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們提供的編碼課程,是用華語教學的!學生也學得很起勁,樂在其中。
本地華文媒體發揮積極作用
第二,也感謝本地華文媒體積極推廣華文的使用,爲不同年齡層繼續提供高素質的華語內容,現在還要提供平板和線上服務。無論是在台前幕後,這些媒體工作者都肩負使命、堅守崗位。
新加坡的英語教學課堂
最後,還有一組人功不可沒,那就是我們默默耕耘的母語教師。他們循循善誘,把自己對華語及華族文化的熱忱,傳承給年輕一代的新加坡人。
現在的教師都采用更靈活的教學方式,利用科技和電腦輔助教學,課堂學習變得更有效率,大大提高了孩子學習華語的興趣。
家長應與孩子多講華語
與此同時,我也想呼籲家長在家裏多和年幼的孩子講華語,讓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家中其他人也應該扮演他們的角色,多講華語。
畢竟,這個時期,小孩對語言最爲敏感,吸收力最強,也能夠更輕易地分辨不同的聲調和學會標准的發音。這一來,孩子長大以後,不但能夠輕松掌握華語,也能夠享受使用華語與家人交談的樂趣,並且認識到講華語的益處。
的確,在一個普遍使用英語的社會裏,要在家裏營造講華語的環境並不容易。很多精通雙語的家長告訴我,如果不刻意用華語和家人溝通,大家就會不自覺地講英語。之後,要改口講華語,就沒那麽容易了。盡管如此,我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因爲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講華語運動貢獻良多
這40年一路走來,講華語運動在維持和鼓勵社會使用華語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不過,社會和環境都在不斷改變,推廣華語將是一項堅持不懈的工程。我希望講華語運動能夠繼續以新穎、富有創意的方式鼓勵大家多講華語。
我也籲請國人積極參與和支持這些活動,維持新加坡的雙語優勢,以及保留本地的多元文化。政府將繼續給予大家全力的支持。
講華語,不只我可以,大家都可以。不分男和女,不分老和少,希望大家都開口說幾句,體會講華語的樂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