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術對人體構成極大壓力,尤其是動過大手術後。爲幫助複原,患者一般需要多攝取卡路裏、蛋白質和維生素。
《活得好》請泛亞外科手術中心Jendana Chanyaputhipong醫生和萊佛士中醫陳薇竹中醫師,以西醫和中醫的角度談術後的飲食,以幫助患者更快恢複健康。
手術後喝生魚湯,能幫助傷口愈合?
Jendana Chanyaputhipong醫生說,人體視手術爲一種壓力,間接以各種方式做出反應:動過手術的傷口部位,局部産生發炎反應。神經內分泌壓力反應(neuroendocrine stress response),包括幾個重要激素改變,引致新陳代謝、卡路裏需求、體溫、氧氣消耗、蛋白質分解等增加。胰島素抵抗也會增加,引致血糖升高。
上述新陳代謝的變化,加上手術後可能沒有胃口、進食量減少,引致蛋白質和能量喪失,使康複變得緩慢、傷口愈合差,增加感染的風險。
易氣隨血耗
陳薇竹中醫師則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手術的過程會消耗人體的氣血,尤其大手術,出血量往往比較多,容易“氣隨血耗”,導致氣血不足,出現乏力、少氣、傷口隱隱作痛等征兆。
另一方面,手術必有一定的創傷性,影響氣血的運行,導致氣滯血瘀,出現疼痛、瘀青等。因此,術後人體往往處于較虛弱(氣血不足)或者較瘀滯(氣滯血瘀)的狀態。
中醫認爲,傷口的愈合主要靠氣和血的作用。氣能推動血(泛指血液和人體內的營養物質)的運行,而血能促進皮損的修複和傷口的愈合。術後針對氣血不足或氣滯血瘀的狀態進行調理以恢複平衡,就能幫助傷口的愈合。
術後3期反應:
人體對手術壓力所做的反應,可分爲三期:
第一期:人體響起“警鍾”,動員人體資源來應付壓力反應,導致需要分解更多蛋白質和脂肪,以支撐身體需求。
第二期:人體應對壓力源(這裏指的是手術),繼續動員人體資源來對抗。
第三期:資源沒獲得補充的情況下,人體儲備將被耗盡,導致疲勞。
由此可見,手術後得到足夠營養,將能幫助康複:
攝取維生素A、C和鋅(zinc)促進傷口愈合。
減少手術後常見問題,如便秘、疲勞、沒有胃口。
另外,術後控制好疼痛,也對康複起著重要的作用。
術後最重要的還是均衡飲食和攝取充分營養。
Q:肥胖者和健康人群,動同樣手術後,誰能康複得較快?
醫生:答案很明顯。手術前保持健康,術後將增加順利康複的幾率,若手術後出現並發症,身體也在更好地應對,加速康複。
所以,我想借此機會提醒大家,吃得正確、定期運動,以加強免疫系統,降低嚴重感染的風險。
Q:坊間流傳手術後不能吃海鮮、醬油,甚至堅果,因爲會導致傷口發炎、感染和愈合不良。這是否有根據?
醫生:對于西醫來說,沒有證據支持上述論點,但我知道,根據中醫理論,貝類(蛤蜊、牡蛎等)比起其他海鮮,往往被認爲含更多細菌,容易引致炎症。
綜合上述兩個理論,我覺得能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因此,我建議:
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肉、瘦肉和雞蛋。
選擇吃不含爭議性的海鮮,如新鮮魚肉和海參。
提醒!准備食物的方式也能直接影響營養成分,所以吃得健康,也要煮得健康。建議以蒸、焖等方式烹調食物,而減少煎、炸等高溫烹調。
Q:坊間流傳,手術後喝生魚湯可幫助傷口愈合。這個說法有根據?
陳醫師:生魚,又名鳢魚、黑魚、烏鳢魚,其性味甘,寒,無毒,主要具有健脾益氣、祛風、利水作用。
《得配本草》形容烏鳢魚“能除陰僻之風,以扶痿弱之體。故虛人、老人、孕婦有風濕水腫者,宜之。”可見生魚具有補益的作用,適用于一般人群。
雖然中醫書籍未提及生魚對傷口愈合有直接的作用,但它畢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等,還含有人體必需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因此,從其補益和營養角度來說,生魚對體虛之人的傷口愈合有一定的幫助。
當然,傷口愈合的程度和速度因體質而異,患有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患者本身傷口愈合就相對緩慢。此外,身上不同部位的傷口愈合速度也不一樣。
因此,必須強調,生魚湯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不能全靠生魚湯來促進傷口愈合;均衡的飲食和充分的營養攝取還是最重要的。
另外,要提醒的是,過敏體質,尤其對海鮮類敏感的人群,不適合食用生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