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殖民地
新加坡與香港有極多共同之處,但亦有明顯之差異;因此這兩地方經常被相提並論。最大之共同點爲兩者都曾爲英國殖民地,但如今都不是了。但仍深受英國文化、資本主義及西方式民主制度之影響;也同時由區域商業中心而發展成爲世界性金融中心。
兩者最大的相同點,都是一個島嶼城市,缺乏天然資源;只是一個本島再加其它外島組成,但由于崇尚自由經濟主義及獨特之社會結構發展快速強勁,成就遠遠超越人口比她們多100倍以至200倍的國家。舉世觸目!也因而成爲全球各大小城市之假想敵,無論是新興國家或既有城市,不少都以香港及新加坡爲目標,都希望能夠追趕及超越她們。但即使動用了整個國家的人力、物力和資源,百多年來都難以取代!?!?
最大之分別,是香港是鴉片戰爭于1842年引起的3條條約,清廷分別先後割讓香港、九龍及租借新界99年,再在1997年回歸而成立特區。新加坡是沒有戰事的,而發展過程較複雜且曲折。是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與馬來亞統治者簽訂條約將新加坡做爲商業中轉站,是謂之商業性殖民地,香港屬戰事性殖民地。這是由于英國工業革命成功,國力向外拓展。1826年建立了海峽殖民地——包括槟城、馬六甲和新加坡,但首府在槟城。1832年首府遷往新加坡;而他們當時的貨幣叫叻幣,興戰前的港幣款式相同。
二戰時香港經曆了3年零8個月的日治時期,新加坡則是3年零6個月。不過以英國爲首的多國聯軍卻在“東南亞舞台”的大會戰慘敗;該場戰役是英國曆來最大之敗仗,也因而使新加坡起了碩大變化。反而日軍轟炸香港啓德機場只用了20架戰機自台灣南部起飛就癱瘓香港的空防。英國于星洲投降時有80,000人被俘,哄動一時。戰後英國接收新加坡,1946年解散海峽殖民地,成爲英國直屬殖民地。1948年加入“馬來亞”,1959年于馬來亞境內成立自治邦,1963年8月正式脫離英國統治,9月加入“馬來西亞”聯邦,但1965年被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對0票踢出聯邦;她們基本上是不願獨立而被迫獨立成國的。
02
面積
有一個常見問題,經常被各方人士問及的就是───到底是新加坡大還是香港大?很簡單,請參閱附錄按同比制作的地圖便可一目了然。
香港和新加坡等比例地圖
新加坡本島比港島大4至5倍,但若港島加九龍及新界及99個外島則是香港總面積較大,爲1,108平方公裏,新加坡連62個外島加起來才725平方公裏。可是新加坡卻大部分是平原再加少許丘陵,沒有高山。最高的地帶爲武吉知馬,只有163米。本集團總行位處之中遠大廈,高度爲228米。至于70年代落成的怡和大廈,當年是全亞洲最高建築,也有178米。因此可說新加坡根本沒有高山,都是平地。
但香港全部是山區,港島就只有北岸有少許平地,基本上電車路就是初期的海岸線,當時的電車路等于今天的高速公路,是沿海而建,十分高級的。但現時由電車路走至水邊則要15分鍾,因爲都是填海填出來的,真正的天然平原就只有天水圍及元朗的沖積平原。但香港曆年來在狹窄的維港兩岸填海共增加了7%的面積。新加坡填海時沒有海港的限制,填海共增加了23%面積,平地更多,實用面積更多。
香港總面積不算小,可惜大部分是山區,其實比起紐約市的1,213平方公裏只差少許而已,比台北市的271平方公裏大很多,甚至新加坡也比台北市大呢。新加坡北部是有一條海堤,即填海填一條馬路和馬來亞半島連接,不是大橋而是叫新柔長堤的高速公路。很多人由香港往深圳之時,都說羅湖關是全世界最多人過的海關,但實情如何?羅湖關在2007年成爲世界最多人過關的口岸,平均每日爲254,794人;2011年被澳門拱北關口破了紀錄,爲257,534人;而按2019年2月最新的紀錄,新柔長堤口岸爲每天350,000人奪冠。
長堤全長爲1,056米。但2018年香港落成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裏,是以公裏計算不是以米來算,爲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而古老的羅湖橋,跨河部分有60米。雖然新加坡還有第2海堤信道,比較上還是香港連接大陸的口岸較多,如深圳灣、文錦渡、落馬州、羅湖、港珠澳大橋等。
03
地理位置
新加坡于1819年成立殖民地,至今剛好200年,比香港的1842早還要早23年。天下之大,爲何要選中這兩個小島,如今證明昔日選址的人確實眼光獨到。雖然選址原因不同,結果則一,都是成爲了這個地球的兩顆海上明珠,也是海島經濟的代表。雖然是兩個小小海島,但發展至今天,肯定超出當時最佳的預測了。
新加坡位處馬六甲海峽之咽喉,有東方直布羅陀之稱。選擇海島而非半島主要是可以有自主政策及社會結構,而近岸海島的社會結構可獨特發展而不會被孤立。昔日英國航運發達更有海上霸王稱號。船隊航遍各大小國家,深知他的社會結構最宜發展自由貿易,這也是海島經濟的命脈,而近岸的海島正可發揮這樣的功能。由歐洲往亞洲馬六甲海峽是必經之路,除可替東南亞及中南半島做貿易外,也是糧水補給及中途休息站。所以在馬六甲海峽的衆多小島選中了新加坡。她的北面雖然很近馬來亞半島,可惜水太淺水,不宜停靠大型船只。但這海島平地多,可以作多方面的長遠發展。雖然槟城也是該區重要海島,但欠缺新加坡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咽喉位置。
1820年代的中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系,東印度公司在新加坡取得商業性殖民地後,繼續往東亞發展而引發了鴉片戰爭。在32,260公裏長的中國海岸線中,英國選中了要清廷割讓香港。泰晤士報當時形容爲一個幾乎無人居住的荒島。她是珠三角的進口,比長三角及黃三角更近歐洲的船舶可供使用,也更近新加坡容易相互呼應。但珠三角也有無數海島,香港有高山包圍海港,正是避風中心,一年四季都可使用。雖然大嶼山更近珠江口及面積更大,但欠缺港口;而維港也就逐步發展爲天下第一港。英國雖然也是海島經濟,但請參閱附錄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表的報告,英國競爭力早已被新加坡及香港超越了,就是因爲地理位置無可替代。
全球競爭力排名,新加坡奪冠,香港季軍。
亞洲四小龍全部上榜,名列前茅,亞洲五小虎未能列前。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The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9.pdf
當年歐洲是世界的中心,愛琴海被稱爲東方,小亞細亞稱爲中東,再過來新加坡及香港就是遠東了。一直以來,被稱爲東方之珠的地方包括了香港,上海、馬尼拉、槟城、西貢、斯裏蘭卡及果阿(印度),當然是以香港最出名及最經典。但爲何沒有了新加坡呢?
04
奇迹創造者
雖然人口少及地方細小,欠缺天然資源,但由于地靈人傑,人才的集中催生了當地市民的無限鬥志,使新加坡與香港這彈丸之成就舉世觸目。雖然在經濟數據或其他數字上,仍有多個其他國家可以淩駕她們之上,但人家是以超越100倍或200倍的人口及土地面積而追上的。孫中山的三民主曾指出平頭的平等是假平等,平腳的平等才是真平等。實際上這兩個地方只可以超越但無法替代,真正的超越是要將大國數以億計的人口減至數百萬,面積減至一個小島,這樣來比拼才是真超越,否則只屬假超越。
什麽叫無可替代的地位?新加坡以中立地位見稱,近年舉辦了兩次融冰之旅的峰會,分別是2017年的特朗普與金正恩峰會及2015年習近平與馬英九的會面,都被認爲是無可替代的最佳選址。即使其他大國以全國力量超越了她的經濟數據,甚或科技及軍事上有卓越成就,這個中立地位是無法取代的。再者1980年代越南難民潮,東南亞那麽多國家,爲何人家冒死投奔怒海也要來香港而不往其他地方?聯合國也指定香港爲第一收容港。同期還有來自中國大陸的非法入境者,這個地位誰可替代?也不是什麽經濟上或科技上的數字遊戲可以取代。
若說到排名,最經典爲每年1月美國傳統基金協會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及每年9月加拿大費沙研究所的最自由經濟體系,香港連續奪取25年冠軍而新加坡連續25年亞軍,叮當馬頭達1/4個世紀!其他國家只可爭奪季軍而已。至于最佳國際機場方面,新加坡曾奪10次冠軍而香港8次冠軍;其他大國三甲不入。國際機場乃工業、科技、建築、設計及經濟繁榮之綜合成果,大國奪標不足爲奇,而新加坡及香港多次奪冠才是奇迹。什麽七大工業國、G20集團、金磚五國以至歐盟等……任何一國的人口及資源都是香港及新加坡的百倍,但這兩個小島卻是人才之集中地,貴精不貴多。還有競爭力報告,以至最佳航空公司,十大美食餐廳……十大機場美食餐廳……。甚至大學排名方面,香港大學牙醫學系,多次排名世界第一;擊敗歐美數百年曆史的名牌大學;科技大學與凱洛學院合辦的EMBA也多次排名世界第一。這些都是真正的奇迹!冠軍就只是冠軍,不能說有冠軍就是奇迹,香港與新加坡的起步點遠遠慢于及弱于東、西方諸大國及小國呀,但卻屢創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