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年輕的時候並不會說漢語,盡管他曾在一所華文小學讀過書,但是他很快轉校了。李光耀後來曾開玩笑說自己對轉校後悔不已,畢竟新加坡的人絕大部分都是華人,不會使用華語讓他無法對他們演講。李光耀說,自己後來花了50年的時間去學會了華語,也學會寫漢語拼音,但是他從來不認爲自己掌握了地道的華語,這不是用功不用功的問題,而是華語的難度天然就比英語高,除非你從小就學,否則你的華語之路會非常困難。李光耀先生所說的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應該會認同。
漢語屬于單音節語言,每一個字的發音都有4個到5個聲調,對于發音者來說,這是非常難以掌握的一件事。而且漢字的難于書寫也是舉世公認的,這種曆史悠久的象形文字筆畫複雜,每個字背後可能都有你想像不到的深意和曆史背景。李光耀認爲:“由于漢語非常難以掌握,這就造成了美國和中國在吸引全球人才上的差距,除了華人或者對中國特別有興趣的專家,有多少人會選擇去中國定居?”我們曾在漢語的推廣上做過很多工作,比如創辦孔子學院,但是說實話,那個東西真的收效甚微。全世界真的都在說中國話了嗎?雖然歌詞裏這麽唱,但是我們知道更多的人其實只能說一句“你好”,更多的人才還是願意去美國等國家。
晚年的李光耀在和老友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聊天時,施密特問他這輩子幹過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麽,李光耀答:我把英語而非華語作爲新加坡的主導語言。當然,李光耀在這裏選擇英語的原因並不全是漢語難于掌握,還有出于解決新加坡國內民族問題的考慮,當時占大多數的華人都想把華語設爲主導語言,但李光耀想要的並不是一個華人主導一切的“華人城”,他需要一個華人、印度人都能使用的“中性語言”。就這方面來說,英語比漢語更合適,同時,它還具有其它一些漢語無法相比的優勢。
李光耀曾說:很幸運,過去統治我們的是英國和英語,如果我們像越南一樣被法國統治,我們還需要忘掉法語,再去學習英語,那將是一個非常痛苦的轉變。李光耀認爲,英語是商業的語言,是工具的語言,科技的語言,如果新加坡要想和世界做生意,就必須掌握這種世界性的語言。他斷言,如果未來新加坡將華語定爲工作語言,那將是非常愚蠢的,因爲現在即使是中國人從幼兒園到大學也都在學習英語。
固然,隨著中國的崛起,新加坡和中國做生意的機會越來越多,但是,華語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都將是第二語言,因爲中國對新加坡的GDP貢獻不到20%,更大的80%來自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等等,而這些國家做生意是用的是英語,而非華語。
對于新加坡的選擇,我們當然沒有資格去質疑或者指手畫腳,事實上,對于新加坡來說,這已經是他們能夠做出的最好選擇——不說英語,你來養他們?再一個,我們也必須承認漢語在國際中存在問題:難于掌握,不是世界性的語言,使用漢語的人也並不是掌握有全球最尖端科技的人……了解這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