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爲"濕氣是萬病之源“,身體有濕, 百病頻生。當代社會,大家更是”談濕色變“,許多慢性代謝性的疾病都是跟濕氣有關,比如慢性濕疹皮炎、肥胖症、高血脂、脂肪肝、慢性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既然濕氣的危害巨大,那它到底是如何産生的呢?
不良的生活習慣使身體“內虛”,髒腑代謝功能下降,濕氣就會停滯在身體無法排除,此時如果再遇外邪,內外結合就造成了我們身體濕熱或是濕寒。
這個過程中,濕氣充分發揮了它“疾病溫床”的作用。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
爲什麽現代人的病那麽複雜,那麽難治?
因爲他們的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裏應外合,形成複雜的病竈,糾纏不清。
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惡性、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溫床。
但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人們很難有足夠的時間應對體濕的問題。比如要合理飲食,加強鍛煉,睡眠充足等。又有幾個人做得到?就算有時間,也會因爲懶得去做而“選擇性忽視”。
網上也流傳著一句話: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濕氣什麽的,反正暫時死不了,就先不去管它了吧……
雖然是調侃,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對健康問題的態度:死不了就行!
多少人都是工作累成狗,回家只想抱枕頭,可是不行,身體上的問題身體最清楚。
看滿臉的油光、爆出的痘痘,舌苔厚膩,皮膚發黑,大便粘膩,頭暈頭疼,困重無力。
最要命的是睡覺也休息不過來,一天到晚少氣懶言昏昏沉沉。
這些症狀,不用懷疑,你的精氣神,都被濕氣消耗一空了!
中醫說:“千寒易去,一濕難除。”不只是現在,在過去濕氣也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濕是無孔不入的。
濕邪傷人時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爲奸。中醫裏除了燥濕,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方法,方法越多,就意味著這個敵人特別狡猾,更難對付。
想要兩全其美,既能不費事又能排出濕氣嗎?
于是我結合祛濕古方—參苓白術散,搭配出一款專門祛濕的食療:炒薏仁、野生葛根、懷山藥、人參、芡實、茯苓、赤小豆、白扁豆、雞內金、蓮子、甘草等13種中藥食療成分。
不但能祛濕而且健脾,最重要的是不會傷到脾胃,還有人參、芡實、茯苓等成分,與懷山齊功,固精補脾,從根源上解決脾濕。赤小豆、薏仁合用健脾利濕,養心瀉火。白扁豆、雞內金等健脾理氣,消食健胃,脾胃可健運,則濕邪根治。
這款食療中正平和,效果顯著,既能改善濕氣問題,又能強健脾腎。最關鍵的是沒有任何的藥物副作用,選材全都取自國家頒布的《藥食同源目錄》,保證祛濕長期服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