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感到沮喪的問題
寫了這麽久的育兒文章,見識過不少爲人父母的網友提出來的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其中有一類是最使我感到沮喪的問題,是類似這樣的提問:
我家孩子喜歡打人/亂扔東西/發脾氣(一些兒童典型的行爲問題),我看到後就當場阻止了,可道理也講了,甚至也打了罵了他(闡述一些自己的管教辦法),但就是沒用,下一次孩子還會犯,這種情況真的令我很生氣/發愁/焦慮,我真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了!
此類問題我並不是不能解答,但幾乎每次解答的過程都給我了一種很糟糕的體驗,因爲在問這個問題的背後多半是一個特別急躁的父母,他們正在向我祈求一種能治愈孩子所有不良行爲的特效藥,而藥得是立竿見影的那種。
所以,無論給這類父母出什麽樣的建議,他們都會一口咬定:“哎呀,之前試過啦,沒用啊!”
哪有什麽立竿見影的神藥
哎,就算我真的是開藥的,那治病也是需要經曆若幹療程的啊!要糾正一個熊孩子的天性,把他完整“馴化”成一個“文明”的人,怎麽可能會有“之試一下馬上就靈驗”的神奇效果呢。
對于一些行爲問題,因爲受到孩子年齡特點的制約,就算你費心管教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都是“沒用”的,更甚至有的需要經過一年或幾年的努力後,才能看出來一些效果。
舉個例子吧:
小孩子長到一歲半左右,在開始想要表達自己意願時,那些個性比較急躁的小孩開始會有打人搶東西等之類的暴力行爲,假如你在這個行爲開始發生時就立刻管教,那麽什麽時候會看到管教後明顯的效果呢?
答案是3歲左右,在孩子3歲左右暴力行爲才會明顯減少,請注意,這裏是減少,不是完全消失,視情況看來依舊還會少量的發生暴力行爲,之後暴力行爲發生的次數會越來越少,順利的話到5歲左右就基本看不到了。
你可能會被驚到——“只是教孩子不要打人而已,有這麽費勁嘛?”
是的,因爲小孩子愛動手打人的最根本原因是“不懂得如何使用非暴力的手段去處理社交問題”。小孩子說不明白話,和對方溝通難度太大,當然會更容易選擇用“動手打人”這個簡單粗暴的手段去處理問題。
爲什麽孩子到了3歲左右暴力行爲才會明顯減少?很大原因是因爲3歲的孩子語言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都有所增強,有能力趣處理一些簡單的沖突了,那麽想動手打人的沖動自然就少了。到了孩子5歲,連複雜的沖突也不會把孩子弄失控了,暴力的行爲自然也就消失了。
你可能會說:啊,既然這樣的話,那我能否走個捷徑,等孩子長到三歲甚至五歲比較成熟時,再去管教他?那孩子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被管好了?
想得美啊!你家孩子已經用簡單粗暴的手段解決社交沖突好幾年了,暴力行爲已經成爲了他習慣路徑了,這個時候你再插手開始管,孩子第一個反應就會是“滿腹委屈與不服氣”——“以前都是可以這樣做的,現在你突然改變規矩說不許我動手打人,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這樣就使本來簡單的“規矩問題”,摻雜了更複雜的“情感問題”。既想立規矩,又要讓孩子不受傷不逆反,相當于投鼠忌器,管教難度呈幾何級數增長。
所以,在孩子一歲多時,你就得開始用8/9歲孩子的行爲標准來要求他,堅持始終如一的“管教原則”,時間久了,孩子自然也就習慣你的要求了,而不會讓他糾結“你是不是不愛我了”這樣的附加問題。
父母需要認清的現實
只不過,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你心裏要知道,這是對于一個8/9歲大孩子的要求,小孩子達不到,經常管不住自己的手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你要認清楚現實——對孩子的要求歸要求,管教歸管教,至于效果好不好那就佛系一點吧,孩子還小,他還需要很多的實踐與時間,需要增長更多的智商與情商,才能讓“野蠻”的自己慢慢變得“文明”。
當你對“管教的效果”沒有特別在意時,那麽孩子的成長,就經常會給你許多意外之喜,因爲你本來並沒有期待他的行爲能得到快速改善,所以孩子只要有一次達到了你的要求,你就會立刻發現,並給予鼓勵:“嗯?今天媽媽拒絕給你手機玩兒你竟然沒哭,真是好棒啊!”給予孩子的正向反饋也會使孩子的行爲變得越來越好。
反之,你越是急躁,越是想立刻看到管教的效果,結果越會使你失望:
因爲你總期待著暴力行爲問題可以趕快“消失”,所以你會總關注他錯誤的行爲上,就算他做好100次都沒有用,因爲只要有1次沒做好,你就會怒火中燒,責怪孩子“不聽話”,可事實上,孩子或許已經特別努力了,但是因爲你的關注點不在這上面,所以總是看不到他的努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傾向于破罐子破摔:反正也是一直被罵,那我還不如省勁兒點,不花力氣去改變了!
孩子爲何會屢教不改
記得在我小時候,身上也有許多“毛病”:磨蹭啊,丟三落四啊,怕人不敢打招呼啊……我媽媽的原則是:事不過三,前三次可以原諒我,但要是第四次再犯就會嚴厲地修理我,這樣做媽媽覺得她已經很寬容了。
面對著我的“屢教不改”,我媽媽會經常說:“你咋一點記性都不長?給你說的那些話就是說不到你心裏是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怎麽不像我小時候,只要大人說一遍我就記在了心裏,之後永不會再犯!”
可關鍵是,姥姥那一輩重男輕女啊,面對著上有姐姐下有弟弟的媽媽,當然會戰戰兢兢不敢犯錯啦,因爲一旦犯錯,她的安全感會受到威脅,覺得爸爸媽媽會因此而討厭她,于是只好拼命表現得聽話、優秀,希望能借此得到爸爸媽媽一點點的愛。
而我爲何會“屢教不改”,那是因爲我沒有生活在恐懼裏啊,我不必像我媽媽小時候那樣,時刻緊繃著神經,一切都小心翼翼的生怕犯了錯讓大人生氣。換言之,因爲我的安全感比較足,所以在平時神經過于放松,警惕性也沒那麽高,當然容易犯錯了。
換句話來說,改一個毛病需要花費許多時間的孩子,都是真正被愛的孩子。因爲這才是孩子最真實的樣子。被說了2次就快速做出改變的“聽話”孩子,反而是非正常狀態的。
讓孩子變“聽話”“懂事”的方法
所以,若是你問我:有沒有什麽方法,可以讓管教效果快速出來,使孩子下次再也不敢這麽幹了?
我回答:“有啊,那就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大家愛的,一定要讓他缺乏安全感,讓他覺得自己是多余的、被嫌棄的,最好能在沒事兒時就揍一頓,這樣一番操作後,孩子自會時刻處于高度警戒狀態,用全部精力來討好你,企圖以此換來被你施舍的一點點關愛。倘若你可以做到這些,那你一定會擁有一個特別“聽話”“懂事”“沒脾氣”的好孩子。”
可是,你真的想要這樣的孩子嗎?
順應人類發展的客觀規律,做到“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孩子的成長,本就是很緩慢的,他們需要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站起來走路,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學會說話,需要6/7年的時間才能讀會寫,至少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才能自食其力……可你偏要求他在2/3歲時就能很好的約束自己的行爲,聽話,不任性,講道理,不暴力,不亂發脾氣……要知道,你家孩子現在可能連自己的括約肌都還不太能控制得住呢!你是不是對他要求太高了?
管教孩子的最好狀態,就是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你知道自己在做正確的事,就別太在意之後的效果:成千上百遍地阻止孩子的壞行爲,成千上百遍地給孩子講道理,成千上百遍溫柔而堅定的聽他哭鬧,堅持你的管教原則,讓時光靜靜流逝,等待孩子終于成熟到能夠接受你洗腦的那一天,那時,他不會因爲“恐懼”而時刻注意的自己言行,而是會將規則內化到心中,自覺地去遵守,似乎這就是天底下最自然而然的事。
願所有爲人父母者,都能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因爲對熊孩子們來說,“文明”的世界太過複雜,在適應的過程中難免會磕磕絆絆,就請多給他們一點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