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育水平被世界公認,其教學質量在亞洲也廣受贊譽。在每次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新加坡學生都能取得異常優秀的成績。
新加坡的中小學生都在綜合、開放性、重思考的國際評比中,證明在學校所學,足以應用、解決問題、而且跟得上世界教育的腳步。
新加坡是怎麽做到的?
那是因爲,在這幾十年間,新加坡一直在堅持這幾件事,才讓新加坡的教育在今天獲得這樣的成績!
優秀的師資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所以新加坡政府中小學的教師質量非常優異!師資培訓制度:棄量從質,嚴進嚴出!
新加坡將教師納入公務員體系,全國僅有一所南洋理工大學附屬國立教育學院,開辦教育學士及研究院課程。
申請者須報考校方的入學試,平均每六名考生只有一名合格而獲取錄,只有最優秀的才能入讀。
爲了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教育行業,新加坡教育部爲師訓課程學生提供每月約640至940新加坡元(約3174至4663人民幣)的助學金,並安排學生畢業後直接到官立學校任教,合約期一般爲三年。
作爲全球少有接受低齡留學的國家,新加坡向來秉承著認真辦學的態度。政府每年在教育行業的投入占到國民生産總值的3%—4%之多。
配合相近的地理位置與文化,濃厚的亞洲氣息(華人人口占75%左右),中國學生可以輕松的適應留學生活。
這種教學環境,能幫助中國學生盡快適應由中式教育向西式教育的過渡期,更快的融入新加坡社會縮短了磨合期。
“強制性”課外活動,提升公民素養
新加坡只上半天的課程,下午的時間隨便同學們自己安排,也可以參加學校的CCA,所謂的CCA也就是 Co-Curricular Activities的縮寫,也就是“輔助課程”。
是每個新加坡學生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必須參加的課外活動,CCA是新加坡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類似于中國學校的拓展選修課一樣。會計入考核,和孩子的升學挂鈎。
在初中,學校是規定必須參加CCA(課外活動),而且如果你想進更好的初院,CCA就需要拿到A1的分數,初院的CCA是否參加就沒有硬性規定了。
新加坡教育部規定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參加四大組中的一個活動,加入這些課程輔助的活動的學生,直到畢業爲止都不能更換。
這四大組別是體育活動團體、制服團體、表演藝術團體、協會和學會團體。每一組別都有各自的教學特色。
雙語環境
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在全球化的世界環境下,提高了新加坡人競爭力,讓不少東南亞國家爭相效仿。可是很多國家卻沒有新加坡這樣的成效。
新加坡教育部規定,英語爲主要教學語言及必修科目,除此之外,學生必須選修其所屬族群的母語課程。
新加坡的很多學校同時配備了英語老師和華語老師,並要求說英語的教師,無論何時何地都說英語。說華語的教師則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說華語。
分流制度
所謂分流制度,其實就是提倡“不平等”。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一直認爲,人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因此,新加坡一直堅定不移的走分層教學,目的就是因材施教,同時也能在其中選拔出精英。
學生完成小學課程後,將進行小六會考。學生們會面臨第一次分流。按成績報讀中學時,有三種程度有別的課程:快捷、普通(學術)和普通(工藝)。
這三種程度的班級,基本決定了學生的升學走向!
再比如說,新加坡在小學三年級會有一個特殊的考試叫GEP(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相當于從全國的孩子中選出1%,組成幾個天才班。
這些天才班會在新加坡最好的幾個學校設點,不但能享受到最好的師資,而且課程和常規學校的也不同,政府是把這個班的學生當作一種資源來看待。
除了這個天才班,學校也在小學低年級就進行了快慢分班,把好的學生和差的學生分開。
應用型學習
同時,新加坡的很多課程和實踐也正好符合當地工作環境的需求。這種應用型學習計劃,很早地就爲學生的工作做好了准備。
新加坡的一系列應用型學習計劃(ALP)將于2023年實施,以幫助學生促進個人發展並獲得現實世界的技能。
這些課程能夠讓學生深入戲劇、體育等富有表現力的主題中,以及更多的熱門行業中,如計算機技術、機器人技術和電子學等等。
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在奉行”精英主義”的新加坡,學校承認學生差異,也尊重差異,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這並不是說要放棄那些程度較差的學生,而是要根據不同的學習能力和進度教學,並努力發掘每個孩子的潛力和特長,讓他們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
持續改革
新加坡最近也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延續了近40年的中學分流制度(快慢班)將被取消!
舉辦了近50年的劍橋O水准(中考)將要停考!
從2024年起,在中學全面推行科目編班(Full Subject-Based Banding)。
數學、英語、母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曆史、文學等每門課的難度從低到高一共有三個級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自由選課,進行走班制學習。
不少家長疑惑?“都第一了,爲什麽還要這麽折騰?難道原來的教育制度非改不可?”
PLSA的官網上查詢了一下,並拿中國做了對比,發現新加坡不但優等生的比例遠遠高于中國,而差生的比例也低于中國,可以說,整體顯現出了高水平。
上半張圖是高水平學生的比例,新加坡(藍色)高于中國(橙色)。下半張圖則是低水平學生的比例,新加坡是少于中國的
然而,有一個數據又很有意思——學校引起的焦慮度。
對比會發現,新加坡的焦慮度不僅比中國高,還比日本、韓國等以焦慮聞名的東亞國家都高
我們總覺得我們的教育給了孩子太大壓力,可從這個數據來看,和新加坡學生面臨的壓力比,簡直小巫見大巫。
“爲什麽新加坡孩子的壓力如此之大?”
一個公平的社會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就需要一個量化的標准,那麽考試成績作爲一個硬指標來進行衡量也是大衆普遍都接受的。
而且總體的教育質量還是比較高的,因此,雖說新加坡的教育環境競爭激烈,但是並沒有引起社會比較大的動蕩。
每一個學生都在爭分奪秒的學習!
而新加坡政府的魄力,也使新加坡沒有安于現狀,而是痛定思痛的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因材施教與個體多元化發展結合在了一起,堅定的推行素質教育。
這種居安思危的進取精神,也許也是新加坡教育能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一大原因吧。